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钿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移植骨
  • 2篇植骨
  • 1篇新生SD大鼠
  • 1篇异体
  • 1篇植入
  • 1篇皮下
  • 1篇皮下植入
  • 1篇弓状核
  • 1篇骨移植
  • 1篇骨质
  • 1篇骨质疏松
  • 1篇MSG

机构

  • 2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2篇刘浩宇
  • 2篇王伟森
  • 2篇刘锡仪
  • 2篇李钿
  • 1篇林雁龙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异体移植骨在体培养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异体移植骨在体培养的生长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8在广东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完成。①实验用新生纯种SD大白鼠24只,雌雄不拘,12只喂养至2个月龄时处死用于制备异体移植骨,另外12只喂养至2个月龄,于背部皮下植入异体骨。分别于骨植入后第30,60天在12只接受异体移植骨的大鼠中,随机抽取6只,取出移植骨进行相关测量。②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测湿重,用阿基米德原理测体积后沿胫骨粗隆处纵行切成两半,左半用于测量干体积,称量干重;后用WFX-1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锌、铜、铁、钙、镁、锰等元素含量;右半用于制作切片,在半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干骺端松质骨静态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分离度。结果:①移植骨组织形态学的观察:骨移植后60d,移植骨皮质骨形成表面可见成队状排列似上皮细胞样覆盖于新生骨表面的成骨细胞,呈立方型、柱状和豆点状,有些细胞间有裂隙相连,比移植后30d骨骺板明显增宽。②移植骨湿重、干重变化:移植骨60d湿重比30d增加[(1.717±0.527),(1.084±0.298)g/cm3,t=-2.562,P<0.05],干重增加(1.659±0.339),(0.685±0.058)g/cm3,t=-6.928,P<0.01)。③移植骨骨组织计量学的测量结果:60d较30d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增加[(56.01±5.10)%,(45.78±7.17)%,t=-2.847,P<0.05],骨小梁宽度增加(5.766±0.676),(3.506±1.322)mm,t=-3.747,P<0.01),骨小梁数量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移植骨锌、铜、铁、钙、镁、锰等元素含量:60d较30d钙、锌、铁元素含量增加(P<0.01或P<0.05);铜、镁、锰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异体移植骨在体培养生长良好,可通过异体异位骨移植在体培养的方式培养出具备宿主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活体骨组织。②钙、锌、铁等骨矿物元素代谢可能参与了移植骨的生长过程,�
王伟森李钿林彦龙刘浩宇刘锡仪
关键词:骨移植
损毁弓状核导致移植骨骨质疏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损毁弓状核对大鼠异体移植骨生长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 MSG组和对照组。MSG组大鼠出生后第1、3、5、7、9d皮下注射10%MSG 4g/kg体重。对照组同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存活至第60d,于背部皮下植入异体骨。分别于骨植入后第30d、60d 取出并进行测量。结果 MSG组移植骨重量、%Tb.Ar、Tb.Th、Tb.N降低,Tb.Sp增加,骨小梁断裂,连接中断,出现骨质疏松。结论损毁ARC导致移植骨骨质疏松,且60d较30d显著。
林雁龙李钿王伟森刘浩宇刘锡仪
关键词:骨质疏松移植骨弓状核新生SD大鼠MSG皮下植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