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法观念的中国表达
- 2024年
- 如何认知和理解“宪法”,秉持何种“宪法观念”,是宪法理论研究和实践展开的重要前提。与一国宪法实践天然具有的本土性相契合,宪法观念具有独属于本国的内在特质及表现形式。与其他主体相比,国家宪法观念具有普遍性、主导性、稳定性和实践性。普遍性赋予观念流行的群众心理和社会基础;主导性确立观念竞争中国家的支配地位;稳定性提供观念物化的时间和力量蓄积。三者结合,使国家宪法观念获得了其他主体难以比拟的实践效力。国家宪法观念集中表现为国家使用的“宪法是什么”的话语,传递着国家对宪法的认知和理解,塑造着个体的宪法观念和当下的宪法实践,成为我们在试图回答“宪法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时,凭借直觉或稍加思索就能够加以调用的话语资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依据”,是中国宪法观念表达的核心话语。“根本法”“总章程”和“总依据”,是表达中国宪法观念的具体意象和关键词汇。作为国家高频使用的宪法话语,共同承载着我们国家对宪法的认知和理解,构成宪法观念表达的中国话语体系。
- 陈建
- 关键词:宪法观念根本法总章程
- 宪法变迁的路径选择——以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为分析主线被引量:6
- 2017年
- 一部"良宪"的存在及其有效运作,是树立宪法权威、实现良法善治的规范前提,更是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文本基础。我国现行宪法虽历经四次局部修改,但仍存在诸多疏漏和不完善之处,在日新月异的改革进程和社会现实面前已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不周延性。陷入困局的宪法解释和局部修宪无法实现宪法精神与面貌的全面更新,也无法满足宪法整体性变革的时代需求。只有适时启动全面修宪,修订一部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新宪法,方能为宪法权威的真正树立提供坚实的文本支撑,铸就新时期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宪法根基和法治动力。
- 苗连营陈建
- 关键词:宪法文本宪法修改宪法解释
- 社会变革与宪法发展——兼论我国宪法的修改方略被引量:8
- 2018年
- 适时回应社会变革的制度需求,不断对宪法文本进行修改完善,是各国宪法发展中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现行宪法和作为其制定基础的"五四宪法"一样,在历史类型上仍然属于一部过渡性质的宪法,其历史使命也必将随着过渡期的结束而完成。慎之又慎的局部修宪策略,只能带来"量变"的积累,无法实现"质变"的突破。全面修宪不仅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历史的合理性,同时也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破除全面修宪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审时度势、积极稳妥地推进现行宪法的全面更新,是回应社会变革、实现宪法发展的可选路径。
- 苗连营陈建
- 关键词:社会变革宪法发展演变逻辑
- 依宪治国的时代意蕴与实施方略被引量:4
- 2018年
-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对法治文明的经验性总结和规律性认识,同时也是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要内容。宪法修改不仅增强了宪法的科学性、民主性、适应性,而且为依宪治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规范前提和文本依据。为了充分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重视和运用人民的力量,厚植宪法的文化根基和社会基础,切实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努力把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 苗连营陈建
- 关键词:依宪治国宪法实施
-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时代内涵与实践指向被引量:3
- 2021年
- 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实践指向,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具有内在一致性。党的领导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根本保证,人民至上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核心要义,依法治国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要抓手,有机统一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在逻辑,而“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则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提供了法治化、规范化的路径与依托,使其所蕴含的政治导向、价值理念、为民情怀和时代特征,通过宪法全面实施而得以充分彰显和实现。
- 苗连营陈建
- 关键词: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实施
-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观被引量:11
- 2021年
- 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和关键视角。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宪法生成演变的中国逻辑、宪法精神实质的政治内涵、宪法价值取向的人民立场、宪法功能定位的建构使命、宪法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和宪法生机活力的实践指向,标志着我们党对宪法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不仅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宪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引和方法指南,而且有助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进而为新时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提供坚实的学理依据与支撑,为世界宪法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贡献中国独特的经验和方案。
- 苗连营陈建
- 关键词:中国宪法宪法观
- 宪法与改革关系的中国逻辑被引量:6
- 2019年
- 中国40年的改革历程和行宪实践,就是在宪法与改革始终存在内在张力的情况下,由二者相辅相成、携手并进,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改革与宪法是派生、共进的关系,宪法是改革的产物,对改革具有一定预见性;改革并不违反宪法,改革是为了实施宪法。经由宪法修改实现的宪法与改革的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实际上构成了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一种以现代化为导向的处置机制:国家建设通过改革进行,常态化的国家治理通过宪法实现,二者之间的张力由宪法修改和宪法实施来加以调适。通过改革的国家建设从未停止,而通过宪法的国家治理正日益走向斑斓瑰丽。
- 苗连营陈建
- 关键词:宪法修改宪法实施
-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向度被引量:1
- 2023年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民主制度的效能,离不开宪法的有力保障。我国宪法确立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和实现路径,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供着根本的规范依据和法治支撑。其中,宪法的历时性演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脉络,宪法的人民性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目的,宪法的根本性凝练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宪法的实效性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阐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向度,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与核心要义,而且有助于全面认识我国宪法的价值取向和人民立场,进而有助于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强劲的宪法动力。
- 苗连营陈建
-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宪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