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 作品数:18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风光互补供电自动控制树木灌溉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光互补供电自动控制树木灌溉装置,其包括蓄电池、为蓄电池充电的风光互补充电装置、与蓄电池电连接的控制线、与控制线电连接的湿度传感器、水管以及通过自动控制阀门与水管连通的浇灌装置,所述浇灌装置设置在树木根...
- 曹胜昔张涛宋志永郜鹏赵海明逯诗雪解旭东
- 文献传递
- 生物多样性基础下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评价与构建的意义——以冬奥张家口赛区生态廊道为例
- 2022年
- 近年来风景园林与生态学的交叉领域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为国际热点,如何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也开始受到关注。然而相关讨论仍更多停留在公益层面,尚未结合到政府部门、设计单位等的工作流程和设计环节中去,落位于风景园林专业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相关技术成果与评价准则尚在探索与研究阶段;从技术手段来看,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大尺度如全球或国家层面,地方或区域小尺度层面研究尚显薄弱,同时缺少成熟的、可应用于实践的具体技术措施和应用范例。因此本文及研究关注风景园林行业、中小尺度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聚焦于具有落地性的技术应用措施研究,以及介绍其意义,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先进性。同时也呼吁相关领域及专业对于此研究的重视和普及。本文以冬奥张家口赛区生态廊道为例,在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的指导下,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评价体系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指导思想,为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城市生态安全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宣传生物多样性基础下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评价与构建的重要意义。
- 郜鹏赵昕赵庆云张涛
-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评价生态廊道
- 一种寒冷地区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再生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寒冷地区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再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重金属污染监测;S2划分修复分区,依据综合污染指数法将污染程度分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S3土壤翻耕破碎,将粒径控制在5cm以下,然后将改性...
- 宋志永解旭东赵海明薛蕊张涛曹胜昔郜鹏孟风杨家牧
- 一种园林用可集雨式灌溉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灌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园林用可集雨式灌溉装置,包括横跨两个支撑架的集雨板,集雨板以中间处为最高点向两端倾斜设置;在下部设有蓄水箱,蓄水箱通过引水管与集雨板的端部连接;蓄水箱底部设有抽水泵,抽水泵与一端...
- 曹胜昔解旭东宋志永郜鹏赵海明张涛逯诗雪
- 文献传递
- 一种河流缓冲带土壤修复反馈系统及修复方法
-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流缓冲带土壤修复反馈系统及修复方法,系统包括:综合土壤墒情初始数据采集子系统,无人机多光谱遥感评估子系统其由影像采集单元和位于中央计算站内的数据储存单元构成,气象信息感知子系统,土壤...
- 赵海明薛蕊曹胜昔解旭东宋志永郜鹏张涛孟凤杨家牧
- 一种寒冷地区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再生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寒冷地区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再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重金属污染监测;S2划分修复分区,依据综合污染指数法将污染程度分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S3土壤翻耕破碎,将粒径控制在5cm以下,然后将改性...
- 宋志永解旭东赵海明薛蕊张涛曹胜昔郜鹏孟风杨家牧
- 一种河流缓冲带土壤修复反馈系统及修复方法
-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流缓冲带土壤修复反馈系统及修复方法,系统包括:综合土壤墒情初始数据采集子系统,无人机多光谱遥感评估子系统其由影像采集单元和位于中央计算站内的数据储存单元构成,气象信息感知子系统,土壤...
- 赵海明薛蕊曹胜昔解旭东宋志永郜鹏张涛孟凤杨家牧
- 一种矿渣堆放场土壤的生态修复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渣堆放场土壤的生态修复方法,采用如下步骤:检测矿渣堆放场土壤的污染物类型与指标的步骤;将待修复的土壤翻耕的步骤;施用改良剂的步骤;选择超富集植物和高生物量植物并进行组合种植、动物修复的步骤;年度收割以及修...
- 郜鹏解旭东曹胜昔宋志永赵海明薛蕊张涛孟繁曦刘婷刘盼杨家牧孟凤封成佳
- 一种预制模块组装式野生动物通道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模块组装式野生动物通道,其包括设置在涵洞内的生态通道以及坡形引导通道;生态通道包括依次相连接的一节以上的方形预制混凝土箱型槽以及设置在方形预制混凝土箱型槽内的填充物,在混凝土方形预制槽底部均布设置透...
- 郜鹏薛蕊赵海明宋志永张涛解旭东杨家牧孟凤
- 基于LID的黄土地区景观水体修复策略探析
- 2023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其中水环境问题近年来尤为突出,基于此背景下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成为了风景园林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国家,所以黄土地区景观成为了我国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黄土地质因其易产生突变性、非连续性和不可逆性,加大了对洪峰流量、径流污染与雨水调控的控制难度。针对上述特殊性挑战,根据场地环境通过GIS等一系列分析,选取融合环境的LID措施,此外针对黄土这一特殊地质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人工改造,打造特色北方山水意境的生态绿色景观,并基于GIS与MIKE的数据模型对项目的LID方案进行雨洪评价分析。经过改造设计,场地内洪峰控制、径流污染、雨水调蓄等能力皆达到设计预期,证实了黄土条件下科学地融入LID技术是可行的。
- 曹胜昔张涛张玉坤张兴
- 关键词:L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