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棉
- 作品数:13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秦皇岛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纳米炭辅助cN0期PTM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应用纳米炭辅助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cN0期PTMC患者267例,根据是否应用纳米炭辅助将其分为观察组(n=140)和对照组(n=127)。两组均给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观察组给予纳米炭辅助。比较两组手术效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为(12.03±2.11)枚,明显多于对照组的(3.50±0.88)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离子(Ca^2+)分别为(30.30±2.21)pg/ml、(2.20±0.08)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男性比例为32.86%,高于未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多发病灶、T3或T4分期比例分别为64.29%和48.57%,均明显高于未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多发病灶、T3或T4分期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08、1.684、1.829,P<0.05)。结论:纳米炭有助于提高cN0期PTM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对甲状旁腺功能有保护作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受患者性别、病灶数目及T分期的影响。
- 尚兴国张雪棉杨东岳秀杰孙晋发
- 关键词:纳米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淋巴结转移
- 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9
- 2019年
- 探讨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占位病变患者69例,共计90个病灶。采用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进行检查。90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2个,恶性病灶48个;恶性病灶造影剂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消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2.04±2.16)s、(20.03±2.81)s、(30.82±8.92)s和(60.03±5.22)s,明显短于良性病灶(P<0.05);恶性病灶增强方式为整体型比例、造影剂灌注方式为快进快出比例分别为83.33%和91.67%,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5);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灶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1.67%、92.86%、93.62%、90.70%和92.22%。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张雪棉李春晖武云慧顾莹莹刁青李吉英
- 关键词:超声造影
- 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124个病灶)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然后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本组100例(124个病灶)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超声造影提示有93个病灶完全灭活,另外31个病灶超声造影提示有残存肿瘤,最终诊断确定超声造影提示的93个完全灭活病灶中有89个正确,31个残存肿瘤病灶中有24个正确。超声造影诊断准确性:91.13%;敏感度:87.32%;特异度92.84%。结论:超声造影是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还具备无放射性优势,且相信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准确度会更高。
- 李春晖张雪棉姚晓园郑轶玲韩孝波
- 关键词:超声造影射频消融肝癌疗效
- 对合并有不同程度脂肪肝的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对合并有不同程度脂肪肝的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期间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00例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00例未合并有脂肪肝的肝纤维化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其中100例合并有不同程度脂肪肝的肝纤维化患者分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及病理检查,并将对其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然后,对比用超声检查诊断两组患者病情的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进行超声检查时观察组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率更低,χ~2=3.9161,P=0.0478。经超声检查,在观察组的100例患者中,病情被诊断为肝纤维化的轻度脂肪肝患者有32例,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84.21%;病情被诊断为肝纤维化的中度脂肪肝患者有22例,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68.75%;病情被诊断为肝纤维化的重度脂肪肝患者有15例,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50%。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随着其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增加,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逐渐降低。结论:对合并有脂肪肝的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随着其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增加,诊断其患有肝纤维化的准确率会逐渐降低。
- 张佳圆李滨张雪棉
- 关键词:脂肪肝超声检查肝纤维化
- 用腹部超声检查对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进行分型诊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使用腹部超声检查对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进行分型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9年2月期间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1例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61例患者均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和穿刺活检.然后,将穿刺活检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观察使用腹部超声检查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这61例患者进行穿刺活检的结果为:Ⅰ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有7例,Ⅱ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有11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有43例.与进行穿刺活检相比,对Ⅰ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85.71%(6/7),对Ⅱ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90.91%(10/11),对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95.31%(41/43).用穿刺活检和腹部超声检查对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相比,P>0.05.结论:使用腹部超声检查对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进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 张佳圆李滨张雪棉
- 关键词:腹部超声检查穿刺活检非均匀性脂肪肝
- 胆宁片联合非诺贝特片治疗NAFLD对患者血清脂质指标、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使用胆宁片联合非诺贝特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患者血清脂质指标、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期间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胆宁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胆宁片联合非诺贝特片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脂质指标的水平、肝功能指标的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及透明质酸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固醇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胆宁片联合非诺贝特片治疗NAFLD可改善患者血清脂质指标的水平,降低其血清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
- 张佳圆李滨张雪棉
- 关键词:胆宁片非诺贝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肝纤维化
- 三维超声心动图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左心室重构及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左心室重构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80例初次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另选同期1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恢复组与未恢复组。采用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评估受检者心功能、左心室重构及室壁运动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及术前,术后3、6个月恢复组与未恢复组心功能、左心室重构及室壁运动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le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恢复组与未恢复组LVEDV、LVESV、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术前降低,LVEF、LVRI较术前升高(P<0.05),左心室16节段达峰时间的最大时间差、左心室16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较术前缩短(P<0.05),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两两比较,恢复组均优于未恢复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16节段达峰时间的最大时间差、左心室16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与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7、-0.396,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心功能及室壁运动等指标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恢复及预后情况,而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上述指标具有较好诊断价值,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 张佳圆李滨张雪棉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重构
- 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淋巴示踪剂用于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手术指导及对术后复发风险预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手术的cN0期PTMC 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常规组(53例)和示踪组(53例),示踪组术中采取淋巴示踪剂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常规组未使用淋巴示踪剂,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淋巴结切除平均数和转移平均数以(■±s)显示,采取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示踪组淋巴结切除平均数和淋巴结转移平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淋巴结转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提示,年龄≥45岁、肿瘤大小≥0.5 cm、肿瘤突破被膜是影响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示踪组与常规组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3.77%vs.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踪组无复发,常规组1例患者复发。结论应用淋巴示踪剂能提高cN0期PTMC患者淋巴结检出率;同时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突破被膜是影响cN0期PTM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
- 尚兴国张雪棉岳秀杰杨东马英桥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
- 72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灶超声造影特点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72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超声造影特点,为提交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2例老年肝癌患者(72个病灶),其中肝细胞性肝癌(HCC)6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8例,入院后均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直径病灶的超声造影模式,不同分化程度病灶的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不同分化程度病灶门脉相、延迟相、动脉相的增强强度。结果 72个病灶中超声造影模式为快进快出51个(70.83%)、快进慢出10个(13.89%)、快进同出5个(6.94%)、快进不出1个(1.39%)、慢进快出3个(4.17%)、慢进慢出2个(2.78%)。肿瘤直径≥6 cm病灶表现为快进快出模式的比例高于>2~<6 cm和≤2 cm病灶,快进慢出模式的比例低于>2~<6 cm和≤2 cm病灶;肿瘤直径≥6 cm病灶和>2~<6 cm病灶表现为慢进快出模式的比例高于≤2 cm病灶,快进同出和快进不出模式的比例低于≤2 cm;组间比较P均<0.05。三种不同直径病灶表现为慢进慢出模式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分化病灶消退时间短于中、高分化病灶,中分化病灶短于高分化病灶,组间比较P均<0.05;不同分化程度病灶间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分化病灶门脉相和延迟相的高增强比例均高于中、低分化病灶(P均<0.05)。超声造影诊断HCC 62例,误诊为肝血管瘤1例、转移性肝癌1例,正确诊断率为96.88%;诊断ICC 8例,正确诊断率为100.00%。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以快进快出模式为主,尤其是肿瘤直径≥6 cm病灶正确诊断率较高。
- 李春晖徐丽丽张雪棉战海涛
-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
- 超声造影引导下肝占位穿刺与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比较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与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89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依据穿刺引导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EUS组(48例)和CT组(41例),CEUS组接受CEUS引导穿刺活检,CT组接受CT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两组穿刺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735和0.626;两组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5%和9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US穿刺活检在病灶<2 cm和≥2 cm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21%和100.00%,在病灶距肝脏表面<5 cm和≥5 cm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 张雪棉尚兴国李春晖武云慧顾莹莹刁青李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