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佳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网膜
  • 2篇退变
  • 2篇网膜
  • 2篇细胞
  • 2篇节细胞
  • 1篇多电极阵列
  • 1篇元结构
  • 1篇色素变性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结构
  • 1篇视网膜感光细...
  • 1篇视网膜节
  • 1篇视网膜节细胞
  • 1篇视网膜色素
  • 1篇视网膜色素变...
  • 1篇双极细胞
  • 1篇网膜色素变性
  • 1篇小鼠
  • 1篇小鼠视网膜
  • 1篇感光

机构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篇徐颖
  • 2篇张佳
  • 1篇许迪
  • 1篇刘峰

传媒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视网膜感光细胞退变过程中内层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现今引起人类失明的严重疾病,它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等多种眼科常见病。RP发病率大约1/4 000~1/3 500。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占15%~20%,显性20%~25%,其中10%~15%为X连锁遗传[1],目前已经发现45个致病基因位点[2]。RP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夜盲和视野逐渐变窄,
张佳项宗勤徐颖
关键词:双极细胞节细胞
rd1小鼠视网膜退变中期节细胞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rd1小鼠视网膜退变中期各类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多电极阵列(multi-electrode arrays,MEA)记录方法,记录视网膜退变中期(出生后20 d,P20)的rd1小鼠或正常对照小鼠视网膜中多个节细胞动作电位的发放,并比较自发发放和光反应特征等指标,评价幸存的节细胞功能变化。另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验证视网膜感光细胞的退化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rd1小鼠视网膜感光层的厚度显著低于正常小鼠。根据节细胞光反应特性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6类:ON sustained、ON transient、ON-OFF sustained、ON-OFF transient、OFF sustained和OFF transient RGCs,但OFF sustained RGCs所占比重极小(1.0%~3.1%)。rd1小鼠视网膜中保持光反应的节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小鼠。rd1小鼠节细胞的自发发放显著高于正常小鼠,而不同类型的节细胞变化情况有所不同。rd1小鼠视网膜各类节细胞的光反应强度及光敏感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小鼠。结论:在rd1小鼠退变的中期,视网膜感光层明显退变;rd1小鼠退变中期的视网膜节细胞发生明显的功能退变,而且不同类型的节细胞变化情况有所不同。
刘峰张佳许迪项宗勤徐颖
关键词:多电极阵列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节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