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进

作品数:58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9篇农业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降水
  • 10篇气候
  • 8篇环流
  • 6篇冬小麦
  • 6篇小麦
  • 5篇单季稻
  • 5篇时空变化特征
  • 5篇主成分
  • 5篇主成分分析
  • 5篇环流指数
  • 5篇季稻
  • 5篇降水指数
  • 5篇干旱
  • 4篇生育
  • 4篇生育期
  • 4篇受灾
  • 4篇气候变化
  • 4篇主产区
  • 3篇调速机构
  • 3篇时空演变特征

机构

  • 57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安徽省农村综...
  • 7篇中国气象局
  • 7篇安徽省人工影...
  • 6篇河南省气象科...
  • 5篇国电环境保护...
  • 4篇南京市环境保...
  • 4篇内蒙古自治区...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淮河流域气象...
  • 2篇南京市生态环...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江苏省气象服...

作者

  • 57篇黄进
  • 21篇张方敏
  • 8篇宋玉芝
  • 8篇王锦旗
  • 8篇薛艳
  • 6篇徐阳
  • 5篇田宏伟
  • 5篇王让会
  • 4篇赵晓莉
  • 4篇李云鹏
  • 4篇徐慧
  • 4篇陈金华
  • 3篇曾刚
  • 3篇周丽敏
  • 3篇刘凤玲
  • 3篇朱雅丽
  • 3篇伍琼
  • 2篇李成
  • 2篇柳艺博
  • 2篇管蓓

传媒

  • 7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水电能源科学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8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10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指标综合降水指数的安徽省暴雨灾害的时空演变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安徽省77个气象站点1973—2017年件暴雨事件的雨量、频次、强度、贡献率、持续性等特征,通过与实际灾情比对构建了的多指标综合降水指数,以此探求了研究区暴雨灾害的时空演变。主要结果表明:鉴于大暴雨累积量、暴雨最长持续日数、最大过程降水量与实际雨涝灾情统计数据的线性关联最好,由其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风险评估的暴雨灾害指数(RDI);基于RDI空间分布的年代际变化,安徽省暴雨灾害的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江淮之间的大别山地区、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沿淮地区的西部;安徽省暴雨灾害呈现出一定的增强趋势,特别是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的站点主要集中在沿淮地区;暴雨灾害等级与环流指数呈现出显著的时滞相关性,特别是前冬期西半球暖池指数的数值偏高表征着来年汛期安徽省高危害的暴雨灾害。
黄进张方敏胡正华
关键词:暴雨
内蒙古地区近53a降水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我国内蒙古地区1960-2012 年46 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该地区降水格局的分布特征,并采用Mann - Kendall 趋势检验法探求了降水格局年际变化趋势的显著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降水集中性指数为20. 8 ~38. 6,全区年内降水分配极不规则,大部分站点的降水集中性指数呈减小趋势;②10 mm 以下的降水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日降水类型,中等强度降水呈增加趋势,而强降水呈减少趋势;③历时1 ~ 2 d 的降水是研究区最主要的连续降水类型,中长期连续降水呈减少趋势;④历时1 ~10 d 的无雨期是研究区最主要的连续无雨期,但近50% 的无雨日集中在30 d 以上的连续无雨期,较长持续日数的连续无雨期呈减少趋势.
徐慧陈鸣黄进
天山地区未来日极端气温变化的统计降尺度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天山地区27个气象站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进行率定和验证,确定模型应用的预报因子,并将Had CM3输出的A2、B2情景分别输入率定后的SDSM中,生成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和2080s)日最高、最低气温变化情景。结果表明:SDSM模型对于天山地区日最高、最低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未来日最高、最低气温总体呈增温趋势,其增幅在A2情景下比B2情景下高,且日最高气温增幅普遍高于日最低气温;春季增温最大,而冬季增幅最小;日最高、最低气温在未来3个时期的空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两者的空间变化在A2和B2情景下大体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趋势。
李成王让会黄进管延龙
关键词:气候变化统计降尺度情景分析
淮河流域最长连续无雨日特征及其与环流指数的关系
2023年
基于淮河流域1961~2020年3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筛选出最长连续无雨日(CDD),采用M-K趋势检验、主成分分析、时滞相关分析、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淮河流域CDD的变化特征及其对12个环流指数的响应。结果表明,淮河流域CDD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表现为西高东低分布特征,春季、秋季和冬季表现为北高南低分布特征;60年来,不同季节的CDD变化亦不同,其中秋季大部分站点CDD增加,流域有变干趋势,而冬季全部站点CDD减小,流域干旱减缓;不同时滞的CDD与WP、SOI和Nino4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Nino4的相关性最强,Nino4对滞后4、5个月的CDD有明显增强作用,对滞后10、11个月的CDD有明显减弱作用;Nino4对CDD的显著影响主要集中在10~15个月共振周期上,且主要呈Nino4超前于CDD的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今后干旱预测防御及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马宏伟张钤黄进张方敏
关键词:淮河流域环流指数主成分分析
江苏省单季稻生育期内极端气候事件的分区变化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江苏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逐日最高温、最低温、降水资料及单季稻产量逐年数据,提取了单季稻生育期内(5—10月)的18个极端气候指数进行气候分区,分析了不同子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基于各站点极端气候指数的多年均值,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西北角、苏西北部、苏北部、苏西南部、苏南部和苏东南角6个气候子区域;生育期内极端气候指数的M-K趋势检验结果表明,多数子区域强降水事件的频次和强度有所加剧,而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的极值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其中苏南地区的增湿增暖趋势尤为显著。生育期内极端气候指数与单季稻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强降水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气候要素,其中暴雨日数和极端雨天总雨量对产量的负效应最为显著,6个子区域中苏西南部和苏南部的产量对降水波动更为敏感。
孙莉娟徐阳鲁德金黄进
关键词:气候分区单季稻
内蒙古近53年连续无雨期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1960—2012年4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该地区连续无雨期的时空变化特征。计算了3个连续无雨期指数:连续无雨期次数(NDS)、连续无雨期平均日数(MDS)和最长连续无雨期日数(MLDS),并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K趋势检验法研究连续无雨期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MDS,MLDS呈现自西向东的梯度递减,而NDS则呈现相反的空间分布。连续无雨期指数的空间分布表明内蒙古西部的干旱强度要高于其他区域。年尺度下,内蒙古大部分站点的NDS,MLDS呈现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而多数站点的MDS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月尺度下,内蒙古7月、8月连续无雨期的变化特征较显著。研究区7月、8月的NDS呈显著减少趋势,而MDS,MLDS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连续无雨期的季节变化表明内蒙古夏季干旱化程度正逐步加重。
徐慧管蓓薛艳黄进
关键词:时空变化特征
近50年江苏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江苏省52个气象站1961~2012年日降水数据,构建了逐月降雨侵蚀力序列,探讨了研究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江苏省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配呈现出较强的不均匀性,侵蚀力主要集中于夏季的7月份,其中苏北地区7月降雨侵蚀力明显高于苏南地区;(2)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研究区可以划分为苏北、苏中、苏南这3个具有不同年降雨侵蚀力演化特征的子区域,其中苏南地区年降雨侵蚀力的增加趋势较为显著,且这3个子区域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均呈现出2~4年的周期性振荡;(3)基于Mann-Kendall检验,研究区不同月份降雨侵蚀力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突出体现在冬季降雨侵蚀力的显著增加和夏季降雨侵蚀力的有所增强。
余寒杨凯闵俊杰黄进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MANN-KENDALL检验
近30年河南省夏玉米的气象年景波动对大气环流的响应被引量:6
2020年
依托河南省17个地级市1988-2017年夏玉米产量数据及15种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LACI)资料,运用气候产量指数(CDYI)评估了研究区夏玉米气象年景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与其他拟合方法相比,HP滤波法更适用于研究区夏玉米气候产量的提取;(2)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河南省可以划分为4个呈现不同夏玉米CDYI演变情形的子区域,分别为东南部、北部、中南部、西部,且2003年后各分区CDYI的波动趋于缓和;(3)与其他分区相比,河南省东南部地区CDYI与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的线性关系最为显著,特别是1月份较高数值的东太平洋/北太平洋涛动指数(EP/NP)是表征该区域夏玉米减产的重要前兆性信号;(4)夏玉米气象年景波动对环流信号的响应存在不稳定性和阶段性。
田宏伟邢开成黄进黄进
关键词:夏玉米大气环流
基于多指数安徽省强降水灾害近45年的时空演变被引量:4
2020年
强降水事件的频发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托安徽省77个气象站点1973-2017年逐日降水资料及全省粮食产量数据,运用降水指标群评估了研究区强降水灾害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基于各站点11个降水指数的多年均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安徽省强降水的极值和持续性呈现出显著的南北梯度,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2)各站点不同类型降水指数与全省水灾受灾总面积的相关分析表明极端雨天总降水量(P95)是表征雨涝灾害最有效的指标;(3)基于主成分分析,安徽省可以划分为6个呈现不同P95变化情形的子区域,分别为中南部、中北部、南部、西北角、东北角、最北端,其中大部分区域2003年后P95增加态势较为强烈;(4)全省夏、秋量总产量对中北部P95的年际异常更为敏感,特别是近45年来中北部P95的增加趋势给夏粮产量带来了0.72%的减产。研究结果对评估气候变化对安徽省粮食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具有参考意义。
孙莉娟陈金华徐阳黄进
关键词:强降水主成分分析
江苏省冬油菜生育期内低温事件的年际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国内油菜生产带来的可能影响,选取江苏省地区52个气象站1961—2012年日气温资料及冬油菜产量逐年数据,采用M-K趋势检验探求冬春季节8种低温指数的变化趋势,并依托一阶差分法探讨低温指数与产量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1)1961—2012年间省内大部分地区冬春季节低温事件的总天数、连续低温事件的场次、强度及持续性呈现出显著的减弱趋势;(2)不同类型低温指数中,FI1(越冬期日最低气温<-5℃的总天数)与CI4(蕾薹期连续日最低气温<0℃天气的最长持续时间)对冬油菜产量的负效应最为显著;(3)各站点产量对FI1及CI4敏感性分析表明江苏省北部地区冬油菜种植对低温灾害事件更为敏感;(4)1961—2012年间江苏大部分地区FI1及CI4的减少趋势给研究区冬油菜产量带来了一定幅度的增产。
常志坤闵俊杰高操黄进张方敏
关键词:冬油菜气候变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