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苏荣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腹股沟
  • 3篇修补术
  • 3篇腹股沟疝
  • 2篇张力疝修补术
  • 2篇手术
  • 2篇疝修补
  • 2篇疝修补术
  • 2篇无张力
  • 2篇无张力疝
  • 2篇无张力疝修补
  • 2篇无张力疝修补...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独立危险因素
  • 1篇修补手术
  • 1篇血清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术后

机构

  • 5篇天水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吴苏荣
  • 1篇刘志春
  • 1篇朱立新
  • 1篇王旭强
  • 1篇杨晨
  • 1篇赵亮

传媒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 1篇系统医学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可吸收防粘连纤维膜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慢性疼痛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可吸收防粘连纤维膜对腹股沟疝患者在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异物感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择期实施单侧原发性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2组患者疝修补手术材料选择聚丙烯平片,实施Lichtenstein修补手术,实验组在前述基础上使用壳聚糖人工生物膜包绕精索、隔离神经。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术后随访慢性疼痛发生率及程度、异物感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随访率均为98.2%,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慢性疼痛、异物感发生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2组的慢性疼痛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使用生物膜包绕精索、隔离神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够一定程度的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和异物感的发生。
朱立新吴苏荣杨晨赵亮
关键词:慢性疼痛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对比治疗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腹股沟疝的120例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的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0例,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炎症因子数值变化、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等指标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在围手术期指标方面,研究组患者除手术时长高于对照组外,其余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炎症因子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的炎症因子水平上升范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相比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研究组的上升范围低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尿潴留1例、切口感染2例、阴囊水肿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8.3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尿潴留1例、切口感染3例、阴囊水肿1例、脏器损伤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恢复较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苏荣
关键词:腹腔镜围手术期医护
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16例)与未感染组(74例)。分析感染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患者切口处共分离出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1株(61.76%),革兰氏阳性菌11株(32.35%),真菌2株(5.88%)。感染组患者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80 min、合并2型糖尿病及白蛋白<30 g/L占比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肿瘤最大直径、病理分期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80 min、合并2型糖尿病及白蛋白<30 g/L是影响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80 min、合并2型糖尿病及白蛋白<30 g/L是影响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评估与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吴苏荣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4年7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腹股沟疝行腹腔镜修补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探讨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后患者血清肿的危险因素。结果115例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为18例,未发生为97例,血清肿发生率为15.6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程、补片固定方式、疝囊直径、营养不良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年(OR=7.109,95%CI=2.165~23.347)、胶水固定补片(OR=5.807,95%CI=1.899~17.755)、疝囊直径≥5 cm(OR=8.472,95%CI=2.295~31.282)、有营养不良(OR=4.690,95%CI=1.605~13.700)是导致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1年、胶水固定补片、疝囊直径≥5 cm、有营养不良是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高危因素。
吴苏荣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
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
2025年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非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基础组、改进组,每组40例。基础组行常规疝修补术治疗,改进组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及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改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基础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4,P<0.05)。改进组治疗后CRP、IL-6、WBC、FIB水平较基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改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降低炎症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吴苏荣刘志春王旭强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炎症反应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