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臣

作品数:13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教学
  • 5篇教学设计
  • 3篇学科
  • 3篇知识
  • 3篇思维
  • 2篇元素化合物
  • 2篇探究活动设计
  • 2篇平衡教学
  • 2篇情境
  • 2篇化合物
  • 2篇化学反应
  • 2篇化学学科
  • 2篇复习
  • 2篇高三
  • 1篇单元教学
  • 1篇单元整体教学
  • 1篇电能
  • 1篇选修
  • 1篇选修课
  • 1篇学科知识

机构

  • 13篇北京市广渠门...
  • 5篇北京市东城区...
  • 3篇北京教育科学...
  • 3篇北京市朝阳区...
  • 2篇北京教育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市第五中...

作者

  • 13篇刘臣
  • 3篇李伏刚
  • 2篇何彩霞
  • 1篇左京平
  • 1篇贾逸敏
  • 1篇曹志钢
  • 1篇于春华

传媒

  • 4篇化学教与学
  • 4篇化学教育(中...
  • 2篇化学教学
  • 2篇中学化学教学...
  • 1篇教育与装备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决探究型实验方案设计问题的高三专题式复习策略——以“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为例
2021年
高考评价改革突出"学习方式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考查立意",教师在高三备考中应该帮助学生突破高考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基于"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型实验方案设计高三专题式复习。选取5个典型的探究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阐述了复习课的设计策略。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总复习阶段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方法的建构,重点强调实验方案的设计依据,突出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素养。
刘臣李伏刚贾同改黄满霞贾逸敏
关键词:探究型实验化学反应复习策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导向的“沉淀溶解平衡”教学实践与反思--以促进学生对沉淀转化实质的认识教学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基于化学概念原理知识的特点及其教学价值,阐述了依据理解和应用学科素养框架开展沉淀溶解平衡主题教学设计的思路及策略。以促进学生对沉淀转化实质的认识为例,整合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依托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教学,着重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刘臣左京平
关键词:教学设计
以问题解决整合知识的高三复习教学——以“铁的重要化合物”为例被引量:9
2019年
课堂教学以获取氢能为教学明线,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阐述了实际问题的确定、拆解和解决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问题的解决中,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搭建思维框架,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刘臣于春华贾同改
关键词:思维框架问题情境教学反思
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开设初中化学实验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0
2019年
中学化学教学要关注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开设校本化学实验选修课是对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与拓展。基于初中学生参与动手实验的现状,阐述了实验选修课开设的课程目标、组织形式及内容,并结合具体案例对选取实验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参与度,并结合课后访谈,对选修课给予学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
刘臣姚梦娟
关键词:化学实验选修课案例分析
让学生深刻体验和感悟离子反应真实发生——电导滴定法在研究酸碱盐反应规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借助数字化实验辅助,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电导滴定法研究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规律。基于数字化实验结果,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的视角,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使学生在实证中体验和感悟离子反应真实发生,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刘臣李伏刚
关键词: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用问题推动学生思维过程与认识发展——高中化学选修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实践与反思被引量:3
2017年
化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和认识发展。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中,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化学平衡、复分解反应等知识有机整合,围绕认识沉淀溶解平衡、从沉淀溶解平衡看复分解反应两大方面展开教学。阐述了通过连续性问题推动学生思维过程与认识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刘臣何彩霞贾同改
关键词: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化学学科理解导向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为例
2024年
以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主题为例,从“理解什么”“如何理解”和“理解结果”三个维度,深刻认识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及物质性质与微粒结构之间的关系;结合实例重点探讨了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共价键中原子的电负性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开展教学实践,并给出了教学建议。
刘臣黄满霞郭玉林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子结构共价键
基于实际问题解决元素化合物探究活动设计——以“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转化的利用”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一、问题的提出,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即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起点,通过教师“搭台”,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剖析,提取学科问题,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应该说,化学学习本质上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活动,化学问题决定着化学学习的内容及其特点[1]。
刘臣贾同改
关键词:化合物相关学科知识价态物探
基于化学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与电能”为例被引量:4
2023年
以学科大概念为抓手开展单元教学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以化学选择性必修1中的“化学反应与电能”为载体,以“化学反应与能量”大概念为统领,阐述了构建电化学知识的结构、形成认识电化学的思路方法以及结合学生能力发展的单元教学与实践的相关策略。
刘臣何彩霞
关键词:中学化学单元整体教学
融合知识、情境与实际问题的单元教学策略与实践——以“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为例
2022年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在剖析“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教学内容、教材资源和情境素材的基础上,以SO2为例,厘清其在高考试题中的呈现方式、设问角度及考查方式,体现考教衔接。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实践与剖析,提出融合知识、情境与实际问题的单元教学策略。
刘臣郭玉林
关键词:知识情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