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134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以及疗效和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134例老年AML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计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特点、ELN危险分层,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高强度化疗组和低剂量治疗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强化疗是否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以及影响老年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高强度化疗患者36例,22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61.1%),低剂量治疗90例中46例获得CR(51.1%),其中19例阿扎胞苷(AZA)联合维奈克拉(VEN)治疗换着中14例获得CR(73.7%);高强度化疗与低剂量治疗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5个月和14.5个月(P=0.226)。欧洲白血病网(ELN)危险分层低、中、高危组患者OS分别为18、14、9个月(P=0.009),低危组高强度化疗和低剂量治疗的OS分别为22个月和15个月(P=0.745),中危组分别为9个月和15个月(P=0.783),高危组分别为9个月和8个月(P=0.739)。强化疗(36例)与阿扎胞苷+维奈克拉治疗(19例)相比OS分别为15个月和17个月(P=0.689)。TP53基因突变者6例,预后明显差于无突变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个月和14个月(P=0.004)。低、中、高危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9%、53%和44%,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0%和3%。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高白细胞计数(P=0.034)、ELN危险分层(P=0.002)、合并症(P=0.017)与OS相关,而治疗强度、年龄、性别、骨髓原始细胞计数与OS无明显相关性。高强度化疗在老年AML中没有显示明显的生存获益,但这一结果在低危患者中有待于进一步观察。TP53突变者预后较差。多因素分析预测老年AML的生存期时,基线的分子学特征、白细胞计数、合并症比治疗强度更重要。
- 欧阳敏张亚运刘建新史琳王春键王芳胡文青张梅香任汉云
- 关键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
- 柯氏评估模型与清单化结合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4
- 2022年
- 目的:评价柯氏评估模型与清单化结合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柯氏评估模型与清单化结合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对北京市某三级医院628名在职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培养,对柯氏评估模型的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护士反应层参与满意度得分为(4.19±0.76)分;学习层的年终成绩、行为层的护理质量及中国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均分、结果层的职业认同量表得分均较干预前提升,结果层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核心能力是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β=0.24,P<0.001)。结论:将柯氏评估模型的4个层面与核心能力清单有效结合,可对护士核心能力进行更全面、客观的评估,利于护士针对性能力的培养,增加职业认同感。
- 高峻许春娟祝红梅蔺晴唐晓红付佳慧张倩王芳郑一宁
- 关键词:核心能力柯氏模型护士培训护理管理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对腹膜后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RPT)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对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335例RPT患者为观察组,予以高质量护理干预,搜集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36例RPT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肠瘘、胰瘘、尿瘘、胃瘫、深静脉血栓(DVT)、肠梗阻并发症共2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P<0.05);观察组肠瘘发生6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结论围手术期高质量护理对减少RPT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 王芳苗成利
-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腹膜后肿瘤并发症高质量护理
- 以问题为导向联合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模式在腹膜后肿瘤外科护理教学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RPT)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的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RPT外科4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平均分数,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临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平均(89.1±4.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3±5.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65,P=0.005);观察组的操作考试平均(93.5±2.1)分高于对照组的(92.4±2.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9,P=0.118);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培养临床思维、重点与难点突出和高效获取知识及增加个人自律性和提高学习能力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588、5.6250、5.6250,P值均<0.05);学习气氛活跃和增加师生互动、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加职业认同感和工作兴趣与喜欢这种教学模式4个项目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腹膜后肿瘤外科的教学中,采用PBL联合CBL的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效果更好。
- 王芳马丽丽果建朋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CBL教学模式
- 腹膜后脂肪肉瘤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一例
- 2024年
- 患者男,因自行扪及上腹部肿块1个月,进食少3个月,于2023年3月7日就诊。综合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果,确诊为腹膜后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因3个月内行2次开腹手术,故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尤为重要。基于营养评估,患者的营养管理分3个阶段,(1)手术前营养:采用口服营养补充+部分肠外营养支持模式,纠正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以提升患者手术耐受力;(2)手术后禁食期间: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模式护理,关注电解质、相关营养指标及肠道功能,尽早开启肠内营养;(3)术后肠瘘阶段:采用序贯营养支持方案,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品,并循序渐进增加肠内营养的摄入量;经过70 d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完全恢复经口进食,5月17日出院。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类发生于腹膜后区域的罕见恶性肿瘤,瘤体通常较大,手术后并发症较多,而患者营养管理与术后转归密切相关。
- 王芳果建朋郭长月
- 关键词:腹膜后脂肪肉瘤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 博纳吐单抗治疗成人复发/难治Ph阴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CD19/CD3双抗体博纳吐单抗(blinatumomab)治疗成人难治和复发性Ph阴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10例成人R/R B-ALL患者接受博纳吐单抗治疗,每治疗周期用药28 d,停14 d。第1个周期的d 1-7 d剂量为9μg/d,如无不良反应,d 8-28剂量为28μg/d。从第2个周期开始,每日剂量均为28μg。观察治疗后白血病缓解情况、生存期(EFS和OS)及不良反应。结果:可评价疗效患者9例,4例在1个疗程后获得CR,1例在2个疗程后获CR,总缓解率为55.6%(5/9例),中位EFS为4(1-12)个月,中位OS为6(2-44)个月。10例患者中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血清IL-6、IL-10、IL-17和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发现不同程度升高;2例患者分别因神经毒性和CRS中断治疗1周后恢复用药;1例患者因3级CRS停药并死于热带念珠菌血症。结论:博纳吐单抗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获得较好的缓解率,但缓解期维持时间较短。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CRS和神经毒性,细胞因子IL-6、IL-10、IL-17和IFN-γ可以作为监测CRS的指标。该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R/R-AL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机会。
- 欧阳敏张亚运史琳刘建新王春键王芳张瑶李燕张梅香胡文青任汉云江滨
- 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 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髓系肿瘤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预后意义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髓系肿瘤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北大国际医院血液科住院的56例髓系肿瘤患者,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不同髓系肿瘤基因突变的异同以及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6例患者中,单例患者检出突变基因数目为0-9个,中位值为3个,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RUNX1(21.4%)、TET2(17.9%)、DNMT3A(17.9%)、TP53(14.3%)、ASXL1(14.3%)等,其中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最多(23.3%),其次为转录因子相关基因突变(18.3%)。84%的患者携带多个突变基因(≥2),WT1与FLT3、NPM1与FLT3-ITD、MYC与FLT3等均存在明显共突变的情况。TP53突变在MDS患者中显著多见。NRAS突变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P=0.049);TP53突变患者与未突变患者相比预后较差,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髓系肿瘤的发病机制,对判断预后和寻找可能的治疗靶点有重要意义。
- 欧阳敏江滨张梅香胡文青史琳刘建新张亚运王春键王芳张瑶任汉云
- 关键词:髓系肿瘤基因突变预后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观察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变化,探讨其与血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JAK2V617F突变的关系。方法2013年6月—2020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初诊的105例MPN患者为MPN组,45例非MPN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为恶性肿瘤组,52例良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MPN组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6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6例。比较3组入院时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1个比率、EPC数;分析不同临床特征MPN患者EPC数差异;Spearman相关法分析MPN患者EPC数与血细胞计数、IL-6、TNF-α、hs-CRP的相关性。结果(1)MPN组入院时Hb[152(57,235)g/L]、WBC[9.14(2.91,30.56)×10^(9)/L]、RBC[5.05(1.68,9.99)×10^(12)/L]、PLT[557(82,2126)×10^(9)/L]、Hct[(45.39±10.60)%]均高于恶性肿瘤组[99(40,165)g/L、6.55(1.50,146.03)×10^(9)/L、3.12(1.24,5.13)×10^(12)/L、137(4,1305)×10^(9)/L、(29.96±13.17)%]和对照组[137(62,237)g/L、5.60(2.27,15.12)×10^(9)/L、4.62(1.62,6.84)×10^(12)/L、208(32,658)×10^(9)/L、(39.31±16.68%)](P<0.05);恶性肿瘤组Hct、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MPN组、恶性肿瘤组CVRF>1个比率(64.76%、62.22%)均高于对照组(38.46%)(P<0.05)。(2)MPN组、恶性肿瘤组外周血EPC数[306(0,4303)、193(0,2920)个/mL]均多于对照组[87(0,2616)个/mL](U=-4.251,P<0.001;U=-2.031,P=0.042),MPN组与恶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67,P=0.205)。(3)男性[435(0,4303)个/mL]、>60岁伴JAK2V617F突变阳性[363(0,4303)个/mL]、CVRF>1个[375(0,4303)个/mL]、PV[404(0,2622)个/mL]患者外周血EPC数分别多于女性[227(0,3300)个/mL]、>60岁伴JAK2V617F突变阴性[248(0,2639)个/mL]、1个CVRF[165(0,3330)个/
- 韩雪白贝贝冯翠翠赵森王芳王春键陈烨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内皮祖细胞血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吸痰系统的创新改进
- 2021年
- 目的介绍对无中心负压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中原有吸痰装置的创新改进,以期对其他工作者在疫情期间面对类似工作难点时有所借鉴和帮助。方法利用一次性痰液收集装置对电动吸痰器进行改造重组,同时联合密闭式吸痰管,改开放式吸痰为密闭式吸痰。结果2020年2月10日至3月22日期间,参与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的64名医护人员无一人发生感染;吸痰装置及方式的改进简化了吸痰及痰液处理流程,但增加了经济成本。结论改进后的吸痰装置及吸痰方式有效避免了护理人员在吸痰、痰液倾倒及清洗过程中与患者飞沫或分泌物的近距离接触,极大降低了其工作中的感染风险,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 杨燕君申靓亮涂海燕刘敏付瑜文王芳
-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
-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手术及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腹膜后平滑肌肉瘤(RPLMS)手术患者的临床结果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收治并手术的97例RPLM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7例患者中原发性RPLMS 49例,复发性或前次未完整切除者48例,最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30例)和腰背部疼痛(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RPLMS切除术,其中64例联合器官切除术,19例联合部分下腔静脉切除术,2例联合髂外动脉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总体R0/R1切除率为84.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6.8%,包括肠瘘4例,胰瘘1例,膀胱阴道瘘1例,尿瘘1例,胆瘘1例,腹腔内出血2例,下腔静脉、下肢静脉血栓7例,胃瘫3例等,其中1例腹腔大出血患者在术后30 d内死亡。术后病理提示梭形和多型性为最常见的病理亚型。结论RPLMS症状不典型,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联合多脏器、大血管的扩大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谨慎开展。
- 陈骏王芳王军陈伟达陈小兵苗成利罗成华
-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腹膜后肿瘤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