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静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再插管
  • 1篇手术
  • 1篇退变
  • 1篇退行性
  • 1篇退行性疾病
  • 1篇气道
  • 1篇气道阻塞
  • 1篇前路
  • 1篇前路手术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突出
  • 1篇椎间盘退变
  • 1篇酶类
  • 1篇金属蛋白
  • 1篇金属蛋白酶
  • 1篇金属蛋白酶类
  • 1篇颈椎
  • 1篇颈椎前路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吴德升
  • 2篇李新华
  • 2篇袁静
  • 1篇黄宇峰
  • 1篇刘忠汉
  • 1篇巴兆玉
  • 1篇沈彬
  • 1篇于彬
  • 1篇祝建光
  • 1篇刘涛
  • 1篇陈兆雄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退行性颈椎病颈椎前路手术后气道再插管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后气道阻塞再次插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2016年6月774例颈前路手术的病史及随访资料,以是否并发气道阻塞将患者分为两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有无合并糖尿病、慢性咽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时间、手术方式、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数、术中神经损伤。将上述可能与并发气道阻塞相关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与颈前路手术后气道阻塞再插管的关系。[结果]744例患者中14例出现术后气道阻塞再插管,颈前路术后气道阻塞的发生率为1.81%(14/774)。14例颈前路术后气道阻塞再插管患者中,12例(85.71%)术后48 h内出现气道阻塞再插管,2例(14.29%)为迟发性术后气道阻塞再插管,迟发性颈前路术后气道阻塞出现时间为术后9~11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年龄、吸烟、体重指数、高血压、慢性咽炎、JOA评分、手术方式、手术节段位置、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慢性咽炎、JOA评分、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节段位置及手术节段数是颈前路术后气道阻塞再插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吸烟、体重指数、高血压、慢性咽炎、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数及手术节段位置是诱发颈前路术后气道阻塞导致再次插管的重要因素。
李浩曦李新华刘涛沈彬袁静黄宇峰吴德升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气道阻塞
基因芯片表达谱在椎间盘退变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椎间盘退变是指椎间盘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它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可引起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骨赘形成,导致腰腿痛、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或脊髓压迫。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柱疾患可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脊柱融合术是目前治疗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相关疾病的“金标准”,但会改变脊柱生物力学结构,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甚至有再次手术的风险。因此,明确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病因,但至今确切机制仍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出现许多细胞事件的异常,如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各种炎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表达量增多等。这一系列变化提示椎间盘内特定分子基因表达失调,进而导致各层次调节因素发生变化。
于彬李新华陈兆雄巴兆玉刘忠汉袁静祝建光吴德升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基因芯片脊柱退行性疾病表达谱基质金属蛋白酶类椎间盘突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