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波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能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状态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痛
  • 1篇神经元
  • 1篇能神经
  • 1篇能神经元
  • 1篇中枢多巴胺
  • 1篇自发放电
  • 1篇慢性
  • 1篇慢性神经痛
  • 1篇经痛
  • 1篇胺能
  • 1篇背根
  • 1篇背根神经节

机构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2篇翁谢川
  • 2篇刘少君
  • 2篇王静
  • 2篇付波
  • 1篇付波
  • 1篇林世德

传媒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慢性神经痛对抑郁状态以及中枢多巴胺神经元电生理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神经痛导致抑郁症状发生后,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改变情况。方法:24只健康成年大鼠进行随机分组(n=12):假手术组(Sham)大鼠仅进行坐骨神经分支暴露,坐骨神经损伤组(SNI)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在神经损伤后的第3、7、14、28、42、56天进行机械刺激计算缩足反射阈值,并进行糖水偏好、强迫游泳、旷场实验等行为学实验来评价大鼠是否发生抑郁症状;利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技术,对SNI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神经元分别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NI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1);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强迫游泳较对照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簇状放电活动中动作电位的数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慢性疼痛可以导致大鼠抑郁相关症状的发生,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增加与疼痛后抑郁发生相关。
付波翁谢川王静黄涛王滨林世德刘少君
关键词:抑郁多巴胺能神经元慢性神经痛自发放电
HCN2在大鼠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初步探讨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2型(HCN2)在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大鼠进行随机分组(n=12):假手术组(Sham)大鼠仅分离左侧L4、L5脊神经,模型组(SNL)分离脊神经后进行相应的结扎处理,手术7 d后用行为学方法进行模型评价;将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随机分组(n=6):(1)阴性对照组(Saline),左侧足底注射生理盐水;(2)阳性对照组(GBPT),腹腔注射加巴喷丁;(3)实验组(ZD7288),左侧足底注射HCN非特异性阻断剂ZD7288。在给药前以及给药后1 h、4 h、24 h、48 h用疼痛行为学实验检测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分别取手术前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和模型组(SNL)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RG)(n=6),利用q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研究造模前后大鼠DRG内HCN2的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1)成功建立大鼠神经痛模型;(2)与Saline组比较,GBPT组和ZD7288组在注射1 h后,均能明显的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P<0.01),而GBPT组和ZD7288组之间比较则无差异;(3)与Control组和Sham组相比较,SNL组大鼠DRG内的HCN2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与Control组和Sham组相比较,SNL组大鼠DRG内的HCN2通道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HCN2参与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并有可能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一个潜在的新靶点。
黄涛付波付波王静刘少君刘少君
关键词:HCN2背根神经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