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孝伟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急性
  • 2篇卒中
  • 2篇免疫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治疗
  • 1篇多巴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性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血症
  • 1篇药浓度
  • 1篇叶酸
  • 1篇依达拉奉

机构

  • 7篇聊城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陈孝伟
  • 4篇陶伟
  • 2篇郝强
  • 1篇刘颖
  • 1篇刘啸
  • 1篇张磊

传媒

  • 2篇大医生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AngⅡ及免疫指标IL-6、IgG、C_3的变化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免疫指标IL-6、IgG、C_3的变化与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检测并且比较2组血压、神经内分泌指标(AngⅡ)及免疫指标IL-6、1g G、C_3水平。结果:病例组入院时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较对照组体检时显著升高(P<0.05)。病例组入院时IL-6、IgG及AngⅡ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C_3显著降低(P<0.05);病例组IL-6及C_3在入院第3天及第7天较入院时均显著升高(P<0.05),入院第7天较入院第3天均显著降低(P<0.05);病例组IgG与AngⅡ在发病后均逐渐降低,但不同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发病后不同时点的IL-6、IgG、C_3及AngⅡ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AngⅡ及免疫指标的改变,随着病程进展出现不同趋势的变化。
陈孝伟刘颖朱晓暾陶伟
关键词:脑梗死免疫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MA、Cys-C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和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塞中的作用及其对血浆中 IMA、Cys-C含量的作用。方法 本试验以2021年6~2022年6月份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60名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受试者。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30名,对照组30名。全部病人接受了传统的用药,而对照组则接受了依达拉奉右莰醇的单独注射。本试验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和尤瑞克林结合的方法进行常规处理。结果:治疗效果、 NIHSS得分、血清 IMA、Cys-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果 两组 NIHSS得分在两组中的得分显著高于治疗之前,并且两组间的 NIHS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有效率均为96.67%,显著提高80.00%,与对照组相比,两者间存在显著性(P<0.05)。结果:两组病人血清 IMA和Cys-C的含量都明显下降,但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明显下降。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与尤瑞克林结合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疗效,对缓解脑梗塞的神经损伤和缓解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刘啸张磊陶伟陈孝伟王爱滨
关键词: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CYS-C
叶酸联合甲钴胺用于脑小血管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甲钴胺用于脑小血管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脑小血管病伴高Hey血症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且伴有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Hcy、维生素B。叶酸水平和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e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74)。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血浆Hcy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6、1.30,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19.98±3.65)moL/L]、6个月[(.14.96±3.54)mol/L]Hcy水平较治疗前[(26.38±2.95)mol/L]均明显降低(t=8.52、15.48,均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7.11、12.35,均P〈0.05)。治疗前,两组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0.86,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ADAS—cog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DAS.cog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12.05±2.13)分]、6个月[(10.24±2.84)分]ADAS-cog量表评分较治疗前[(15.07±3.56)分]明显降低(t=4.55、6.62,均P〈0.05),且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伴有高Hcy血症患者应用叶酸和甲钴胺能够明显降低Hey水平,提高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有助于减轻其血管性认知功�
陈孝伟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半胱氨酸血症叶酸甲钴胺
恩他卡朋双多巴片联合美多芭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恩他卡朋双多巴片联合美多芭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3—2023-03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D老年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服用美多芭,77例)和研究组(服用恩他卡朋双多巴片联合美多芭,7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血药浓度、氧化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21%,高于对照组的79.22%(χ^(2)=5.303,P=0.021)。治疗后2组患者的UPDRSⅠ~Ⅳ评分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左旋多巴(LD)血药浓度为(2.59±0.51)mg/L,高于对照组的(2.16±0.45)mg/L(t=5.548,P<0.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丙二醛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他卡朋双多巴片联合美多芭治疗老年PD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血药浓度与机体抗氧化水平,安全性高。
王爱滨李飞飞陈保增陈孝伟郝强陶伟
关键词:帕金森病美多芭左旋多巴血药浓度
mNGF结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脱髓鞘病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结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脱髓鞘病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急性脱髓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免疫组与mNGF组,每组各35例。免疫组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mNGF组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联合mNG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评分(Hughes)与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电生理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F波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血清UA与Hcy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mNGF组临床疗效高于免疫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ughes、SSS、F波潜伏期、Hcy均下降(P<0.05),且mNGF组显著低于免疫组(P<0.05);MCV、CMAP波幅、SCV、SNAP波幅、UA均上升(P<0.05),且mNGF组高于免疫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NGF联合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提高急性脱髓鞘病患者的治疗疗效,且安全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爱滨李飞飞陈保增陈孝伟郝强陶伟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免疫球蛋白神经功能
应用多模MRI指导觉醒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2019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DWI-FLAIR)不匹配指导觉醒型卒中(wake-up stroke,WU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及对脂蛋白磷脂酶A2(Lp-PA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觉醒型卒中患者,入院后进行多模MR评估,一组为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阳性,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阴性的患者34例为WUS溶栓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其余26例患者DWI序列与FLAIR序列匹配组,按照普通脑梗死诊治,将两组患者24 h后颅内出血情况、14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状况(NIHSS评分),经治疗后Lp-PA2的变化情况及90 d后自我生活能力改善状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进行对比。结果WUS溶栓组和对照组24 h、14 d后NHISS评分、Lp-PA2均明显降低(P<0.05),溶栓90 d后WUS溶栓组和对照组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WUS患者可采用DWI-FLAIR不匹配现象争取更多早期行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良好。
陈孝伟
关键词:静脉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和对照组(阿替普酶),每组3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14 d、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MR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后,联合治疗组临床好转率高于对照组,改善后加重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3个月,联合治疗组NHISS、MR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陈孝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替罗非班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