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娇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 日常生活形态探索方法研究——产品形态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被引量:8
- 2018年
- 日常生活是我们发现美、寻找创意的源泉,探寻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不仅能够提升对形态的认知,更能够对设计过程进行创意地启发。本研究以"产品形态设计基础"课程为例,通过尝试建立形态美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运用"日常生活审美化四步骤"——直觉观察、解构重组、环境渲染、情感提取的方式,实现"令平常未知"的实验目标。本研究探究了促进设计初学者从身边日常生活获取形态资源与设计灵感的方式,为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实验方法。
- 赵天娇张赫晨杨君宇
- 关键词:教学实践
- 面向老年人的地铁空间用户需求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香港老龄化日益加剧,香港城市生活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从用户研究的角度,研究老年人地铁日常生活与需求,从而发掘老年人地铁生活中的设计机会,为提升老年人地铁生活体验提供路径。方法以香港地铁为例,通过观察、调查问卷、采访,用户旅程地图等用户研究方法,对老年人在地铁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进行了研究,对影响老年人地铁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建立老年人地铁需求金字塔。结论获得了15个影响老年人地铁生活的要素,同时获得了这15个要素的重要性排序,从而建立了老年人地铁需求金字塔。提出了提升老年人的地铁使用体验要从生理性需求,独立性需求和娱乐性需求3个层面入手,并逐层递进。
- 赵天娇邵健伟
- 关键词:港铁老年人用户研究
- 年画吉祥意象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杨柳青年画为例
- 2022年
- 探究年画吉祥意象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对年画作品的“形”“意”“情”进行深入理解,从年画作品中提取适合创新再设计的吉祥意象,并运用现代设计思维中的解构与重组方法,采用直接应用、元素提取和风格创新等方法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出一组创新化的传统图案并应用于现代设计产品中。利用年画吉祥意象进行设计的创新应用,对于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众审美的提升以及设计情感的有效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
- 赵天娇李晓璐王涵昱
- 关键词:年画传统文化杨柳青
- 新工科背景下“用户体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多融”课程模式实践被引量:1
- 2021年
- 新工科人才培养核心,是培养具备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学习、沟通协商能力的人才。新工科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要突出“通”“融”和“新”。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要求的指导下,本研究就新工科背景下用户体验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提出“多融”课程模式。“多融”即在跨学科融合的框架下,以“学做融合”,完成项目贯穿的课程教学;“校企融合”,实现市场引导的课程教学;“教研融合”,引入科研反哺的课程教学,以这3个方面作为技术手段,实现新工科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概念。本文以天津大学“用户体验设计”课程为实践对象,通过案例详细阐述了“多融”模式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该教学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反馈,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对于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 赵天娇张赫晨潘璐
- 关键词:用户体验项目制教学
- 设计思维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动画作为新兴学科,有着较强的交叉性与边缘性。动画的制作过程既需要较强的艺术表达又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本研究对动画专业的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通过对动画专业学生进行设计思维训练,培养其以用户为中心的动画创作思维。文章基于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步骤,提出了用设计思维做动画的模型,并以实际案例分析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效果,为制作特定类型的动画提供创意思考的方式方法,实现交叉思维的训练与实践。
- 赵天娇孙晗李响
- 关键词:设计思维动画用户体验
- 基于自由与控制理论的公共空间行为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自由和控制是公共空间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凯文林奇曾说过,公共空间之所以能够成为公共空间,它必须同时具备自由与控制两个因素。一方面用户在公共空间中需要享有充分的自由,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空间的稳定与平衡,必要的控制也一定会介入。在一个"公""共"的空间中,自由和控制的概念是什么,自由与控制是如何存在的,自由与控制的关系是怎样,以及研究自由和控制对空间设计的影响是本文探索的核心。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进行梳理,本文阐述了自由与控制在公共空间中的此消彼长,互为因果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出了几点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该研究为设计师以及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公共空间以及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提供了参考。
- 赵天娇李兴邵健伟
- 关键词:公共空间用户行为
- 微建筑视角下无人驾驶汽车舱内视知觉设计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座舱空间视知觉设计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借助"微建筑"理论在处理人与所处空间情感关系方面的成熟理念,研究如何从视知觉设计的角度来满足乘客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座舱空间的情感体验需求。结果探讨无人驾驶技术对未来汽车社会角色与座舱空间功能的影响,分析乘客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舱内空间的需求变化趋势,获得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座舱视知觉设计的新思路与新方法。结论从组织空间的各个界面关系、材质、形态、色彩、光线等要素着手分析,探索乘客与汽车舱内空间产生心理共鸣,进而影响乘客感情和心理变化的作用机制,得到改善汽车内部空间情感体验的一般规律,构筑未来无人驾驶汽车舱内的情感空间。
- 杨君宇项忠霞贡小雷赵天娇
- 关键词:无人驾驶汽车视知觉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