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琦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双环
  • 3篇双环戊二烯
  • 3篇戊二烯
  • 3篇聚双环戊二烯
  • 3篇环戊二烯
  • 3篇二烯
  • 2篇复合材料
  • 2篇复合材
  • 1篇丁二烯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乙烯
  • 1篇原位聚合
  • 1篇质子交换
  • 1篇质子交换膜
  • 1篇偶联剂
  • 1篇嵌段
  • 1篇嵌段共聚
  • 1篇嵌段共聚物
  • 1篇热变形温度
  • 1篇竹纤维

机构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陈宬
  • 4篇陈琦

传媒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塑料科技
  • 1篇热固性树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DCPD/SBS互穿聚合物网络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选用3种不同嵌段比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分别与双环戊二烯(DCPD)单体共混,在钌系热潜伏催化剂M2的作用下引发DCPD原位聚合,通过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制备出了3种不同的PDCPD/SBS复合材料。研究了SBS嵌段比及其质量含量对DCPD聚合反应和制得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嵌段比S/B为30/70的SBS对聚双环戊二烯(PDCPD)的改性效果最好,当含量达到6%时,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153kJ/m^2,与PDCPD相比提高了102.4%,同时热变形温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也分别提升了25.7%、24.2%和20.6%。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BS与PDCPD形成了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
胡鑫康陈琦陈琦陈宬
关键词:聚双环戊二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互穿聚合物网络原位聚合
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开环易位聚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环烯烃开环易位聚合(ROMP)是指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环烯烃中的碳碳双键断裂并重新结合形成新的分子,得到的聚合物中留有不饱和双键,具有活性聚合的特点。ROMP是改造碳碳双键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极具特色且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与有机分子的合成。关于环烯烃ROMP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Ti、Re、W、Mo等过渡金属配合物组成的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引发环烯烃ROMP。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则以亚烷基类或卡宾型类催化剂为主,其引发环烯烃ROMP的机理更加清晰。随着结构明确、稳定高效的环烯烃ROMP催化剂的开发与完善,该领域的研究焦点开始转向环烯烃ROMP适用单体的拓展以及所得聚合物的应用。在环烯烃ROMP研究中,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是研究最多和应用最广的一类单体,这是因为它们的反应活性较高,来源丰富,价格也不昂贵。除研究拓展ROMP适用单体外,研究者主要从降冰片烯基单体的空间位阻、化学构型、侧基极性以及与其他环烯烃或降冰片烯基单体共聚改性等方面不断进行尝试,同时充分发挥环烯烃ROMP优势,与其他聚合方法联用,不断改善所得聚合物的性能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研究领域。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ROMP在阻燃材料、交换膜、纳米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在阻燃材料领域研究最早且许多产品已经工业化。在交换膜领域,由于降冰片烯基聚合物膜的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电导率均较好,目前的研究主要是探索如何在燃料电池中获得应用。纳米材料是近年来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降冰片烯基纳米金属聚合物材料和纳米磁性聚合物材料等已有初步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极具发展前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传输材料,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要实现工业化尚待进
姜啟亮陈琦姜付本陈宬VERPOORT Francis
关键词:降冰片烯离子交换膜质子交换膜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双环戊二烯的催化共聚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介绍了分别在单催化、双催化体系作用下以环烯烃、链烯烃为原料催化共聚改性聚双环戊二烯(PDCPD)的机理,并综述了不同催化体系对PDCPD共聚改性物的阻燃性,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及热稳定性等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姜付本陈琦姜啟亮陈宬Verpoort Francis
关键词:聚双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环烯烃链烯烃阻燃性
竹纤维增强聚双环戊二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将竹纤维(BF)和聚双环戊二烯(PDCPD)通过反应注塑成型制备竹纤维增强PDCPD复合材料。采用干燥法、碱处理法、硅烷偶联剂处理法分别对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结合力学性能、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检测手段,确定最佳竹纤维处理方法和最佳竹纤维用量。结果表明:采用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竹纤维用量为2%时,PDCPD/B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分别为49.824 MPa、99.903 MPa和94.34 J/m^2,比改性前分别提高了104.7%、61.82%和624.6%;改性后PDCPD/BF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HDT)达到108.2℃,比改性前提高了53.2%。
梅雯陈琦陈宬Verpoort Francis
关键词:竹纤维聚双环戊二烯硅烷偶联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