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细胞
  • 3篇巨噬细胞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极化
  • 2篇2型糖尿病患...
  • 2篇病患
  • 1篇单核
  • 1篇单核巨噬细胞
  • 1篇单核巨噬细胞...
  • 1篇胆固醇
  • 1篇胆固醇蓄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心率变异性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卉芳
  • 6篇陈凤玲
  • 1篇易平
  • 1篇徐恒仕
  • 1篇张光亚
  • 1篇张晓琳

传媒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诊断学电...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及频域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37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3分钟的心电图记录HRV时域[R-R间隔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隔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隔差值>50 ms的数目占所有R-R间隔总数百分比(PNN50)]和频域[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总功率(TP)]参数。根据颈动脉超声有无斑块形成分为无CAS组和CAS组,分析其与HRV各参数的关系。结果:与无CAS组相比,CAS组年龄、心血管疾病、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升高,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大多数HRV参数低于无CAS组,包括SDNN、RMSSD、PNN50、LF、LF/HF、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DNN与年龄、病程、心血管疾病、饮酒呈负相关(P<0.05或P<0.01);RMSSD与病程、饮酒呈负相关(P<0.05或P<0.01);PNN50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LF与年龄、病程、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与DBP、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P<0.05或P<0.01);HF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与LDL呈正相关(P<0.05或P<0.01);LF/HF与年龄、心血管疾病、TG呈负相关(P<0.05或P<0.01);TP与年龄、病程、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与DBP、LDL呈正相关(P<0.05或P<0.01)。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部分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SDNN、RMSSD、LF、LF/HF、TP降低仍然与CAS发生的风险增加相关(均P<0.05)。进一步按糖化血红蛋白(≤7.0%、>7.0%)分层后分析,糖化血红蛋白>7.0%组的患者SDNN、RMSSD、LF、TP的降低与CAS发生的风险增加相关(P<0.05),而在糖化血红蛋白≤7.0%组,仅RMSSD、PNN5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RV参数SDNN、RMSSD、LF、TP降低与CAS�
姚艺璇杨燕洪秀韬柳传威刘卉芳陈凤玲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率变异性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
microRNA-152对影RAW264.7巨噬细胞胆固醇蓄积的响及其靶基因验证
2017年
目的探讨micro RNA-152(mi R-152)对ox-LDL刺激下的RAW264.7巨噬细胞胆固醇蓄积的影响及其靶基因的确定。方法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两组,mi R-152组和阴性对照组。ox-LDL刺激两组细胞48 h后,酶荧光学法测定各组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胆固醇酯(cholesterolester,CE)的含量和TC/CE比例。生物信息学方法、双荧光素酶报告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证实mi R-152的下游靶基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 R-152组巨噬细胞内TC和CE含量增加,CE/TC的比值明显升高;并且,mi R-152组ABCAl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mi R-152能够促进ox-LDL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胆固醇蓄积,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ABCA1有关。
庞琦张光亚刘卉芳
关键词:ATP结合盒转运体A1巨噬泡沫细胞
自噬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8年
自噬广泛发生在真核细胞内,是清除细胞内功能异常的细胞器、病原体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等有害大分子物质的重要途径,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功能失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御、炎症、修复和代谢等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巨噬细胞也是一种异质性细胞,在不同刺激下可活化成为不同类型(M1、M2型巨噬细胞),称之为巨噬细胞极化。
孔祥歆刘卉芳陈凤玲
关键词:自噬巨噬细胞极化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极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单核/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检测患者血清25(OH)D水平,并将其分为缺乏组[25(OH)D<20μg/L](n=111)和非缺乏组[25(OH)D≥20μg/L](n=39),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M1型单核细胞和M2型单核细胞的比例,并计算M1/M2的比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M1、M2型的比例以及M1/M2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血清25(OH)D水平与外周血单核细胞M1、M2型比例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M1/M2型极化的相关因素。结果缺乏组血清25(OH)D水平为(13.97±3.63)μg/L,非缺乏组为(24.63±3.7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7,P<0.01)。缺乏组外周血M1型单核细胞比例[(4.56±2.48)%]高于非缺乏组[(3.27±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1);缺乏组M1/M2比值(0.56±0.41)高于非缺乏组(0.42±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血清25(OH)D水平与外周血单核细胞M1型比例及M1/M2比值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31,-0.18;均P<0.05)。在排除混杂因素后,血清25(OH)D是M1型单核细胞的线性负相关因素(B=-0.12,P<0.01)。结论缺乏维生素D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促炎型M1型单核细胞增多和M1/M2比值的升高,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单核/巨噬细胞极化失衡相关。
洪秀韬陈凤玲刘卉芳杨燕姚艺璇徐恒仕
关键词:维生素D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不同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通过4种不同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影响的比较,探索一种以移动医疗(手机应用程序APP)为媒介、社区全科与三级医院内分泌专科结合的糖尿病综合管理模式。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不同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四组(门诊随访、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和综合管理),分别管理6个月,比较管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BG)达标率及水平情况。结果综合管理模式管理后HbA1c达标率最高,其次为上门随访模式。上门随访模式管理后FBG达标率最高,其次为综合管理模式。综合管理模式患者HbA1c和FBG达标率及双指标达标率上升最为显著。综合管理模式和上门随访模式管理后HbA1c和FBG水平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 <0.05),并且,综合管理模式管理后HbA1c和FBG水平的降幅最为显著(P <0.05)。结论在四种管理模式中,综合管理模式HbA1c和FBG水平显著降低,HbA1c和FBG达标率提高,且实施相对便捷,易于患者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张晓琳刘珉李钢顾红琴戴洁刘卉芳刘卉芳易平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
MKRN3:抑制小鼠青春期启动时Nptx1活性
刘卉芳孔祥歆陈凤玲
CaMKKβ通过激活AMPK/JAK2/STAT3信号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向M2表型转换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明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β(CaMKKβ)在白介素4(IL-4)诱导的RAW264.7细胞极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RT-PCR和ELISA检测IL-4诱导RAW264.7细胞极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测定极化过程中CaMKKβ、AMPK、JAK2、STAT3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慢病毒为载体的shRNA稳定干扰RAW264.7细胞CaMKKβ表达,RT-PCR和ELISA检测IL-4诱导下细胞极化水平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AMPK、JAK2、STAT3蛋白及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分别特异性阻断AMPK、JAK2和STAT3蛋白活性,经RT-PCR检测IL-4诱导下RAW264.7细胞极化水平的改变。结果·IL-4主要诱导RAW264.7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P<0.05),且CaMKKβ、AMPK、JAK2、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shRNA稳定干扰RAW264.7细胞CaMKKβ表达后,IL-4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作用降低(P<0.05),且AMPK、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均P<0.05)。分别阻断AMPK、JAK2和STAT3,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减少(均P<0.05)。结论·CaMKKβ通过激活AMPK/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IL-4诱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
孔祥歆刘卉芳陈凤玲
关键词:AMPKJAK2STAT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