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雷雨 作品数:20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辅酶Q10B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辅酶Q10B(COQ10B)影响食管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3种人ESCC细胞系(KYSE150、KYSE450和TE-1)和食管上皮细胞系Het-1A细胞中COQ10B表达情况。对敲减COQ10B的KYSE150细胞进行RNA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KEGG通路分析寻找密切相关信号通路。利用慢病毒构建COQ10B过表达KYSE150和TE-1细胞稳转株,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过表达效率。采用CCK8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_(50))值。通过EDU、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创面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过表达COQ10B以及加入LY294002抑制剂后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过表达COQ10B以及加入LY294002抑制剂后对KYSE150食管鳞鳞癌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p-PI3K和p-AKT)表达的影响。结果:COQ10B在ESCC细胞系中相对高表达。RNA-seq筛选出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共319个,包括285个上调基因、34个下调基因,通过KEGG通路分析筛选出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后续分子机制的研究对象。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对食管鳞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增强,后续实验中使用LY294002作用48 h的IC_(50)值左右的药物浓度。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KYSE150和TE-1食管鳞癌细胞中过表达COQ10B后可显著增强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抑制其凋亡。然而,在加入LY294002抑制剂处理48h后,COQ10B过表达所增强的E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被显著抑制,而凋亡能力的抑制被逆转。同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KYSE150食管鳞癌细胞中过表达COQ10B后PI3K/AKT信号通路中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在加入LY294002抑制剂处理48 h后可显著抑制COQ10B过表达所增强的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表达水平。结论:COQ10B可通过� 魏瑜 曹雷雨 高艳 李志芳 渠成程 马晓丽 卡丽玛·木合塔尔 张莉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PI3K/AKT信号通路 恶性生物学行为 敲减辅酶Q10B表达对裸鼠食管鳞癌皮下移植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敲减辅酶Q10B(COQ10B)表达对裸鼠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皮下移植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将COQ10B的干扰慢病毒及其阴性对照转染至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细胞)中,构建敲减COQ10B表达的KYSE150细胞(sh-COQ10B组)和阴性对照KYSE150细胞(sh-NC组)。选择雌性BALB/c裸鼠20只,随机分入sh-COQ10B组和sh-NC组各10只,分别于裸鼠右前肩胛处皮下接种转染sh-COQ10B和sh-NC的KYSE150细胞,以此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接种后不同时间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并测量瘤体的体积和质量。接种第26天实验结束后取瘤体组织,采用HE、免疫组化、TUNEL染色法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以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移植瘤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sh-NC组比较,sh-COQ10B组中COQ10B蛋白表达量低(P<0.05);皮下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且裸鼠均无死亡。sh-COQ10B组移植后不同时间瘤体体积和质量均小于sh-NC组(P均<0.05)。与sh-NC组比较,sh-COQ10B组肿瘤细胞凋亡率高,瘤体组织内Bcl-2、Vimentin蛋白表达低,Bax、E-cadherin表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敲减COQ10B表达可抑制裸鼠食管鳞癌皮下移植瘤细胞增殖和EMT的发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魏瑜 李志芳 曹雷雨 高艳 马晓丽 张莉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裸鼠皮下移植瘤 上皮间质转化 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淋巴细胞KCa3.1及CaN-NFAT信号通路的变化 2017年 目的:研究新疆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CaN/NFAT)信号通路及其钙激活钾通道(KCa3.1)表达发生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钾通道参与高血压病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心脏中心首诊,未经降压治疗的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根据检测的hsCRP水平,选择hsCRP水平≥3mg/L的患者50例为高hsCRP组,hsCRP水平<3mg/L的患者50例为正常hsCRP组。检测比较两组KCa3.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淋巴细胞CaN、NFAT活性。结果:与正常hsCRP组比较,高hsCRP组淋巴细胞KCa3.1mRNA[(0.86±0.16)比(2.48±0.22)]、TNF-αmRNA[(1.02±0.15)比(2.90±0.13)]、KCa3.1蛋白[(1.00±0.02)比(2.46±0.04)]、TNF-α蛋白[(1.01±0.02)比(2.04±0.06)]表达水平、CaN活性[(1.04±0.15)比(2.83±0.08)]、NFAT活性[(0.96±0.06)比(2.65±0.07)]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具有炎症反应的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KCa3.1及CaN-NFAT信号通路表达增加,提示淋巴细胞KCa3.1可能通过CaN/NFAT信号通路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 王凌鹏 赵丽华 刘娟 曹雷雨 罗健关键词:高血压 钾通道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KYSE-150细胞增殖、凋亡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KYSE-150细胞增殖、凋亡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75例ESCC患者的癌组织和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K的表达情况;qPCR法检测ESCC细胞ECA109、TE-1、EC9706、KYSE-150中ILK mRNA的表达,选用ILK表达最高的KYSE-150细胞进行后续细胞功能学研究。使用ILK干扰慢病毒感染KYSE-150细胞下调ILK的表达,qPCR和WB法检测ILK基因敲降效率;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FACS检测干扰ILK表达对KYSE-150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水平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干扰ILK对KYSE-150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ESCC组织中ILK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ILK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ILK干扰慢病毒感染的KYSE-150细胞中ILK 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ILK蛋白水平表达下调,以上结果提示ILK敲降成功。与感染阴性对照病毒的KYSE-150细胞相比,ILK干扰慢病毒感染的KYSE-150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数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缓慢,移植瘤的质量及体积均较小(均P<0.05)。结论:ESCC组织中ILK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ILK高表达与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联;抑制ILK基因可导致KYSE-150细胞增殖能力降低,促进细胞凋亡而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 马晓丽 高艳 魏瑜 曹雷雨 张周华 张莉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整合素连接激酶 SIRNA 裸鼠 假包膜外切除技术在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假包膜外切除技术在生长激素(GH)型垂体腺瘤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科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的GH型垂体腺瘤患者118例,根据手术过程,分为假包膜外切除组(55例)和假包膜内切除组(63例),比较两组间术后手术全切率、生化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36);进一步分析,Knosp分级为2级和3级的患者,两组肿瘤全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P=0.000;χ^2=22.13,P=0.000),大腺瘤患者中,两组肿瘤全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0,P=0.000)。术后假包膜外切除组生化治愈率87.3%明显高于假包膜内切除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8,P=0.000)。结论假包膜外切除技术可以明显提高GH型垂体腺瘤全切除率和术后生化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西宪 曹雷雨 李鹏涛 张庭荣 周凯关键词:假包膜 生长激素 神经内镜 经鼻蝶手术 医学人文教育在“双轨合一”研究生培养中的探讨 被引量:7 2020年 医学人文素质是成为优秀临床医师不可或缺的成分。目前我国"双轨合一"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侧重临床应用而缺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利于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和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就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需要改进的方向。 曹雷雨 张莉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 研究生培养 预测新疆汉、维、哈族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优势蛋白筛选 目的应用iTRAQ技术筛选出可预测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哈族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差异蛋白。方法纳入110例汉、维、哈族局部晚期及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进行正规放化疗,进行疗效评价及随访,同时采集治疗前、后外周血。应用... 马晓丽 张倩 魏瑜 曹雷雨 张莉文献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相关LncRNA筛选及预后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筛选出三阴性乳腺癌(TNBC)免疫相关LncRNA基因,构建TNBC预后预测模型。方法①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项目下载TNB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转录组RNA表达谱原始数据,结合Immport数据库,筛选TNBC免疫相关的LncRNA。进一步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筛选TNBC与预后关系密切的免疫相关LncRNA,然后再根据最佳AIC值确定与预后关系密切的免疫相关LncRNA。②根据预后关系密切的免疫相关LncRNA,构建TNBC预后预测模型。③根据TNBC预后风险模型测算的风险评分值的中位值将TNBC患者样本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比较高低风险组生存率。④采用ROC、主成分分析(PCA)评估构建的TNBC预后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⑤采用多因素Cox分析TNBC预后预测模型预测效能的独立性。结果共计65例份TNBC组织样本,得到369个免疫相关LncRNA,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共得到3个与预后关系密切的免疫相关LncRNA(AC090181.2、LINC01235、LINC01943),并构建TNBC预后预测模型,该模型表达公式如下:风险评分(RS)=(-6.24904×A C090181.2)+(0.240562×LINC01235)+(-2.18153×LINC01943)。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NBC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预测效能好(AUC=0.910;高、低风险组投影点分布有区别,区分度高)。TNBC预后预测模型能独立预测TNBC预后(HR=1.028,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由3个与预后关系密切的免疫相关LncRNA(AC090181.2、LINC01235、LINC01943)组成的TNBC预后预测模型,其能较好预测TNBC患者的预后。 曹雷雨 刘伟 高艳 马晓丽 魏瑜 渠成程 努尔斯曼古丽·买买提明 张莉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局部晚期食管癌血清miRNA初筛及放化疗对其影响和意义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应用Agilent人类microRNA基因芯片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及健康人群外周血中microRNA表达进行测定,筛选出局部晚期食管癌诊断相关的优势microRNAs,并探讨放化疗对患者外周血中microRNA表达产生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3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分期III-IVa期,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所有患者行规范放化疗,采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同期采集相匹配的15例健康人群外周血作对照。用Agilent microRNA人类基因芯片进行microRNA检验。组间对比使用成对t检验方法计算差异倍数和p值,选取差异倍数大于3的microRNA作为优势基因。结果食管癌患者对比健康对照组、治疗后组血清microRNAs表达谱具有差异性;共筛选出4个优势microRNA,分别为miR-150-5p、miR-486-5p、miR-623、miR-3185。结论外周血中miR-486-5p、miR-150-5p、miR-3185表达状态可能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诊断具有潜在预测价值;miR-623在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变化,可能可以作为放化疗敏感性标志物。 曹雷雨 张莉关键词:食管鳞癌 血清 MICRORNA 放化疗 单药PD-1抑制剂对比化疗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单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比化疗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最佳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同时检索J Clin Oncol、N England Oncol、Lancet Oncol等杂志以及ASCO、EMSO会议摘要中有关单药PD-1抑制剂对比传统化疗二线治疗晚期ESCC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研究(1732例患者)。与化疗组比,单药PD-1抑制剂二线治疗晚期ESCC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OS)(HR=0.75,95%CI:0.67~0.83,P<0.00001)。以PD-L1不同表达程度进行亚组分析,在延长OS方面,TPS<1%时,单药PD-1抑制剂二线治疗晚期ESCC无明显优势;而TPS≥1%、TPS<5%、TPS≥5%、TPS<10%、TPS≥10%时,单药PD-1抑制剂二线治疗均可显著延长晚期ESCC患者的OS,且PD-L1表达程度越高,疗效获益更显著。然而,与化疗组比,单药PD-1抑制剂在延长晚期ESC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HR=0.93,95%CI:0.79~1.10,P=0.41)及提高客观有效率(ORR)(RR=1.62,95%CI:0.95~2.74,P=0.07)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单药PD-1抑制剂组3~5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RR=0.37,95%CI:0.28~0.50,P<0.00001)。结论:单药PD-1抑制剂二线治疗晚期ESCC患者可显著延长患者的OS;PD-L1高表达者PD-1抑制剂可作为二线治疗的优先选择,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魏瑜 刘娟 马晓丽 曹雷雨 高艳 张莉关键词:化疗 晚期食管鳞癌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