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红丽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玉溪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治未病
  • 2篇中医
  • 2篇未病
  • 1篇胸椎
  • 1篇胸椎小关节
  • 1篇胸椎小关节紊...
  • 1篇血症
  • 1篇腰腿痛
  • 1篇月经
  • 1篇月经后
  • 1篇月经后期
  • 1篇针刺
  • 1篇针刺治疗
  • 1篇针灸
  • 1篇脂血症
  • 1篇治未病理论
  • 1篇肾虚
  • 1篇肾虚型
  • 1篇推拿
  • 1篇推拿治疗

机构

  • 5篇玉溪市中医医...

作者

  • 5篇孙红丽
  • 4篇洪欣
  • 3篇王俊
  • 3篇章文雯
  • 3篇肖美珍
  • 3篇李砚东
  • 2篇景明
  • 1篇郭佳
  • 1篇王艳梅
  • 1篇李涛
  • 1篇胡晖
  • 1篇王艳梅
  • 1篇庄彦
  • 1篇李涛

传媒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肘压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59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肘压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分筋错骨法)、对照组2(膝顶法)、治疗组(肘压复位法)各60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指数(PPI)、体征、症状评分、胸椎正侧位片的变化,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疗程结束后,三组自身前后的疼痛指数(PPI)量表及体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对照比较,疼痛指数(PPI)量表及体征、症状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3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的改善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疼痛、体征和症状,但是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说明肘压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好、定位精确、操作时间短、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景明洪欣章文雯王俊王艳梅李涛孙红丽李砚东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治疗
滇药降脂膏的前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滇药降脂膏治疗痰浊阻遏兼血瘀证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兼血瘀证)患者68例,分为滇药降脂膏治疗的膏方组和运动饮食治疗的运动组。结果:组间比较,治疗后血脂达标率、降脂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脂血症低危层人群,滇药降脂膏降脂作用与运动饮食控制相当,适用于久坐及不耐受运动的老年人群。
洪欣王俊郭佳庄彦肖美珍胡晖章文雯孙红丽李砚东
关键词:高脂血症膏方治未病
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肾虚型月经后期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肾虚型月经后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玉溪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2021年10月—2023年5月的门诊患者60例,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对照组(常规针刺),每组30例。所有患者入组当日签署知情同意书,针刺治疗从入组后第二日实施。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疗程结束3个月后)的月经周期,治疗前后月经量、各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随访时月经周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月经周期、月经量色质、腰膝酸软、带下清稀、耳鸣头晕、面部暗斑、舌脉象的中医证候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18/30)(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能有效改善肾虚型月经后期患者的月经周期、中医证候,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孙红丽
关键词:针灸子午流注纳子法月经后期
玉溪地区肥胖人群的中医体质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玉溪地区肥胖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对玉溪地区符合肥胖标准的1 000例人群进行体质调查。结果:纳入1 000例肥胖人员,男452例,女548例;汉族762例,彝族238例。18~29岁阶段10例,男4例,女6例;30~39岁阶段29例,男14例,女15例;40~49岁阶段396例,男194例,女202例;50~59岁阶段565例,男240例,女325例。结论:肥胖人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体质类型因性别、年龄、民族等有所差异。
洪欣景明孙红丽王俊章文雯肖美珍王艳梅宋冲会李砚东李涛
关键词:肥胖中医体质
基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慢性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慢性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玉溪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56例慢性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慢性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减轻疼痛,改善腰腿功能,减少疾病复发。
孙红丽肖美珍洪欣
关键词:治未病健康教育路径腰腿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