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青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金属学及工艺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度母
  • 2篇铜绿
  • 2篇坐像
  • 2篇脱锌
  • 2篇脱锌腐蚀
  • 2篇锌腐蚀
  • 1篇遗址
  • 1篇遗址出土
  • 1篇战国
  • 1篇扫描电镜
  • 1篇铜剑
  • 1篇青铜
  • 1篇青铜剑
  • 1篇鎏金
  • 1篇无损检测
  • 1篇壳层
  • 1篇拉曼
  • 1篇化石
  • 1篇黄铜
  • 1篇古气候

机构

  • 5篇重庆中国三峡...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王青
  • 3篇凡小盼
  • 2篇郑利平
  • 2篇赵雄伟
  • 2篇赵卓
  • 1篇武仙竹

传媒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光散射学报
  • 1篇中国港口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足宝顶山石刻病害调查及彩绘颜料成分分析
2017年
受潮湿环境的影响,大足宝顶山石刻岩体多被风化剥蚀,彩绘脱落,并且伴有严重的渗水危害。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能谱、激光拉曼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石刻彩绘颜料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结果表明,宝顶山石刻彩绘所用颜料红色为朱砂和铁红;蓝色为青金石;黑色为炭黑;绿色为砷酸铜,砷酸铜绿色颜料目前只在宝顶山的千手观音造像中有发现。
王青郑利平陈卉丽
关键词:扫描电镜拉曼
一件馆藏铜绿度母坐像表面锈蚀的无损分析
便携式X射线荧光和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等技术对一件馆藏铜绿度母坐像表面锈蚀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坐像为鎏金黄铜器;②表面白色锈蚀主要为硫酸锌、氧化锌和方解石等;黑色锈蚀的显色物相为炭黑,其中还掺有硫酸锌.该件坐像...
赵雄伟凡小盼赵卓王青
关键词:无损检测脱锌腐蚀
重庆余家坝遗址出土战国青铜剑腐蚀产物的无损原位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余家坝遗址位于重庆市开州区(原开县)渠口镇钦云村余家坝东北部,是重庆三峡库区最重要的巴人遗存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该遗址被发现以后,先后进行四次发掘,出土随葬品中以青铜兵器为特色。本文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对重庆开州区余家坝遗址出土10件青铜剑的腐蚀产物进行无损形貌观察和结构分析,并探索其腐蚀原因,以期为后续开展的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巴式青铜兵器腐蚀研究提供借鉴。分析结果显示,该批青铜剑的腐蚀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表面相对光滑、致密,其主要腐蚀产物为孔雀石、锡石和赤铜矿;第二类表面附着较多锈蚀,腐蚀产物种类较多,除孔雀石、锡石、赤铜矿外,还发现有磷铜矿、蓝磷铜矿、氯铜矿、水胆矾和磷氯铅矿等腐蚀物。在后续开展的保护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腐蚀产物种类采取相对应的保护修复措施。
王洪敏凡小盼王青王永威
关键词:铜剑
湖北郧西白龙洞遗址管状骨化石内黄壳层物质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白龙洞遗址被认为是中更新世早期的古人类遗址,沉积物属于岩溶环境下形成的洞穴土状堆积。遗址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8层,管状的动物骨骼化石出土于第2层。所出管状骨化石内表面附着有黄壳层物质现象,本文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几种现代分析技术,对骨化石内表面的黄壳层物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壳层物质是以方解石(CaCO3)为主要物相,其他成分有三氧化二铁(Fe2O3)、羟磷灰石[Ca5(PO4)3(OH)]、二氧化硅(SiO2)以及少量的三氧化二铝(Al2O3)。羟磷灰石的存在表明黄壳层物质属于生物化学沉积矿物,其形成机理与埋藏过程中的大气降水、基岩周围岩土矿物和化石自身滋生的生物因素有关。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埋藏动物骨骼的岩土矿物化学元素,随水从管状骨骼裂隙或者孔隙向内迁移,骨骼自身矿物质与周围环境发生成分交换,并与析出的PO43-一起沉积,形成黄壳层物质。白龙洞遗址的化石成分分析,对研究古人类遗址化石埋藏环境、遗址成因、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其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郑利平武仙竹王青
关键词:光谱古气候
一件馆藏铜绿度母坐像表面锈蚀的无损分析
利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和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等技术对一件馆藏铜绿度母坐像表面锈蚀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坐像为鎏金黄铜器;②表面白色锈蚀主要为硫酸锌、氧化锌和方解石等;黑色锈蚀的显色物相为炭黑,其中还掺有硫酸锌。该件...
赵雄伟凡小盼赵卓王青
关键词:鎏金黄铜脱锌腐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