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龙

作品数:14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土壤
  • 4篇长三角
  • 3篇生态系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群落
  • 3篇流域
  • 3篇抗生素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生物群落
  • 2篇同位素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群...
  • 2篇群落
  • 2篇金沙江
  • 2篇金沙江下游
  • 2篇干热
  • 2篇干热河谷
  • 2篇城市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生...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城...
  • 2篇舟山市疾病预...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长江生态环保...
  • 1篇中国三峡建工...

作者

  • 14篇孙龙
  • 11篇陈利顶
  • 7篇杨磊
  • 6篇李守娟
  • 4篇孙然好
  • 3篇孙涛
  • 2篇方力
  • 1篇卢涛
  • 1篇乔敏
  • 1篇李刚
  • 1篇李敏
  • 1篇杨小茹
  • 1篇杨磊
  • 1篇王平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林与天然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晋西黄土区长期植被恢复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但不同树种恢复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典型人工林与辽东栎次生林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差异及其驱动机制,揭示林分生长参数和土壤性质对草本层多样性的调控作用,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林(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与天然林(辽东栎次生林)的随机样地作为调查对象,测定林分生长参数(生物量、株高、冠幅、丛径等)及土壤性质(容重、孔隙度、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等),计算2017、2020、2023年林下植被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解析多样性驱动因子。【结果】(1)油松林与侧柏林草本层α多样性指数整体较稳定,其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辽东栎次生林(P<0.05);(2)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人工林,但其林下植被平均生物量和冠幅最高,表明优势种竞争抑制多样性;(3)长期植被恢复下,4个林分的土壤质量稳步提升,土壤全钾与PIE指数(r=−0.334)、Margalef指数(r=−0.394)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4)草本冠幅(贡献度24.6%)和地下生物量(贡献度20.9%)是多样性下降的主控因子。【结论】人工林通过调控土壤养分平衡可优化林下植被多样性,而辽东栎次生林需结合适度干扰缓解优势种竞争。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王宇宁冯天骄孙龙刘茜茹刘亚博王平
关键词:黄土高原林下植被植被恢复
长三角典型城郊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抗生素组成及分布特征被引量:34
2017年
阐明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抗生素的组成及其分布特征对于正确客观认识抗生素的空间扩散迁移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长三角典型城郊地区宁波樟溪流域,在流域内根据土地利用、地形特征等布设样点采集0~40 cm深度土壤样品,利用固相萃取和HPLC-MS/MS测定土壤中抗生素含量,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抗生素的组成及其含量,以及土壤抗生素在城郊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抗生素分布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抗生素含量范围为0.05~395.55μg·kg^(-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抗生素含量与组成差异较大,农田土壤抗生素含量范围0.35~395.55μg·kg^(-1),主要成分为四环素类(TCs),约占81.45%;林地土壤抗生素含量显著低于农田,含量范围为0.07~3.65μg·kg^(-1),主要成分为喹诺酮类(QNs),约占70.04%;园地土壤抗生素含量与组成介于两者之间,主要包括TCs(67.63%)和QNs(29.55%),含量范围为0.05~26.43μg·kg^(-1),显著低于农田,但与林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选用距城镇距离、距道路距离、海拔以及土壤C/N来表征人类活动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土壤抗生素含量随4个指标的增加而降低,同时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选取的4个指标均对土壤抗生素总含量具有显著的负影响(P<0.01).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城郊土壤抗生素污染主要受土地利用的影响,其含量则随人类活动强度的减弱而降低.
赵方凯陈利顶杨磊方力孙龙李守娟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抗生素影响因素
一种水源涵养量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源涵养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进行氢氧同位素测定,步骤二:进行波函数模拟与周期估算,步骤三:进行流域水源含氧量估算。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借助同位素溯源方法揭示树木水分来源、流域水分来...
孙龙陈利顶
基于氢氧同位素技术的流域水源涵养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水源涵养有助于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影响着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水质净化等功能。在城市化及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资源供需矛盾、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深入理解流域水源涵养过程、能力及作用是防治上述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随着同位素水文学的发展,同位素技术在水文水资源的研究中的优越性逐渐得到凸显。氢氧同位素是天然示踪剂,在水分溯源、水分滞留时间估算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相关研究多关注水文过程的某一具体方面,没有形成系统、明确的水源涵养研究框架。为更好地促进氢氧同位素技术在水源涵养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总结了应用氢氧同位素技术刻画水源涵养过程、能力和作用的相关研究。从水源涵养的能力估算、过程刻画、水源涵养的"蓝""绿"作用等方面,梳理了基于氢氧同位素技术的水源涵养研究框架,明确了本领域亟待加强的研究方向。研究对于理解流域水源涵养的机理、科学评估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孙龙陈利顶杨磊
关键词:水源涵养氢氧同位素小流域
长三角典型城郊农田土壤-浙贝母重金属迁移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城郊生态系统中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和富集特征是城乡共生体土壤安全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典型经济作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为例,基于野外采样和实验分析,对长三角代表性城郊农田中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的分布、富集和迁移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城郊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除Cr外,Cu、Zn、As、Cd和Pb的平均含量超过土壤背景值,并且不同重金属在空间分布上表现较高的空间异质性。除Cd和Cr外,浙贝母植株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表现为叶、茎显著高于鳞茎,叶中重金属含量可达到鳞茎的5~10倍,表明叶比鳞茎更易富集重金属。重金属迁移系数分析表明,Cr、Cu、Zn、As、Cd和Pb主要富集在浙贝母植株的地上部分,且不同重金属在植株中的迁移和富集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浙贝母地上部分对Cr、As和Pb的富集能力较低,对Cu、Zn和Cd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强。相比而言,鳞茎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均较弱,综合污染评价也表明,浙贝母鳞茎中重金属含量并未超过污染标准。
李守娟杨磊杨磊陈利顶孙龙
关键词:土壤-植物重金属
土壤中抗生素的环境行为及分布特征研究进展被引量:45
2017年
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控制人类及其他动物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并且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或生长促进剂用于禽畜养殖。大量抗生素通过有机肥施用、污水灌溉等途径持续进入土壤,导致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种类不断增加、含量逐年增高。抗生素污染会对土壤中微生物、动物、植物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诱导耐药菌株及抗性基因的产生,并且抗生素还可以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本文系统介绍了近20年来土壤中抗生素的相关研究,并着重就土壤中抗生素的来源归趋、环境行为以及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土壤中抗生素的环境行为受抗生素种类和土壤性质的强烈影响,并且土壤中抗生素的时空分布与其环境行为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赵方凯杨磊乔敏李守娟孙龙
关键词:土壤抗生素降解
金沙江下游典型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模式被引量:13
2023年
消落带植被分布、生活型、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显著促进了消落带植被恢复技术的进步,然而相邻两梯级库区消落带植被分布的差异以及植被群落特征的年际变化并不明确。此外,金沙江下游部分区域表现出一定的干热特征,其影响下的消落带植被群落特征有待深入了解。基于2019年和2021年向家坝和溪洛渡库区消落带植被调查结果,分析表明:(1)金沙江下游消落带按照下垫面特性主要分为硬岩型、软岩型、松软堆积型3种类型,坡度平缓的松软堆积型消落带是植被恢复的主要类型;(2)整体上,消落带优势植被类型是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单优势种、少优势种群落较为普遍,两个库区消落带优势种重要值差异显著,植被生活型较少;(3)向家坝、溪洛渡库区消落带在分别经历6次和8次周期性水淹后,消落带植被分布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变化不显著,表明消落带植被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综上说明向家坝、溪洛渡两个相邻的梯级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需要以灌草为主,且具有不同的潜在恢复模式,因此需要对应采取不同的恢复策略。研究对于科学指导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孙龙卢涛孙涛孙然好
关键词:梯级水库消落带
长三角典型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土壤碳氮响应被引量:9
2018年
城市化在改变城市周边土地利用及其空间布局的同时,也改变了城郊土壤的碳氮循环等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明确城郊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可有效揭示城郊地区土壤肥力提供等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特征。以长三角典型城郊宁波樟溪流域为例,分析了1974年至2015年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采用DNDC模型模拟了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土壤碳、氮储量变化。研究表明该流域内农地和林地面积均在不断减小,而园地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在不断增加。模拟表明农地单位面积有机碳、总氮含量逐年降低,而林地则不断增加,园地呈波动变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对温度和降雨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响应。随着城郊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流域内农地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储量逐年降低,园地和林地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储量逐年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决定了流域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储量变化特征。
李守娟杨磊杨磊陈利顶孙龙
关键词:土地利用有机碳总氮DNDC模型
长三角典型城郊土壤抗生素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1
2018年
阐明土壤抗生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认识抗生素的空间扩散和迁移过程、控制土壤抗生素污染、维护土壤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空间采样,系统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典型城郊流域土壤抗生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对土壤抗生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抗生素含量显著高于园地和林地,其中,检出浓度顺序为:四环素类(TCs)>喹诺酮类(QNs)>大环内酯类(MLs)>磺胺类(SAs),平均含量分别为41.43、11.38、0.15、0.09μg·kg^(-1),农田土壤抗生素含量与有机肥施用密切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Cs、QNs、SAs及抗生素总含量与距城镇距离、距道路距离、海拔及C/N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表明这3类抗生素的空间分布受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而MLs含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则较弱.土壤养分、颗粒组成、pH、容重等对抗生素的吸附、迁移、降解等环境行为具有强烈的影响,其空间异质性影响了土壤抗生素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抗生素之间具有较为复杂的联系,研究发现,部分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及浮霉菌门细菌与土壤抗生素含量呈现负相关.方差分解分析揭示出土壤性质、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是土壤抗生素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土壤抗生素分布空间变化的总解释度接近于58%,达到了较高水平.
赵方凯杨磊李守娟向倩孙龙孙龙方力
关键词:土壤抗生素土壤性质微生物群落
流域水电开发对干热河谷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西南干热河谷是我国重要生态脆弱区和经济发展落后区,流域大型水电开发是干热河谷重要的人类干扰活动,对生态脆弱区的社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影响。社会⁃生态系统演变的方向和规律具有复杂性和非线性变化,又涉及到生态保护修复、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需求,因此,亟待加强流域社会⁃生态系统演变和驱动机制方面的研究。通过总结当前研究的进展和不足,提出了加强生态系统演变的长期监测和分析、深入研究流域社会经济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和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理论与方法等对策建议,从而为脆弱生态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孙然好何晓银孙龙孙龙钟荣华孙涛陈利顶
关键词:水电开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