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明敏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慢性
  • 2篇营养不良
  • 2篇肾脏
  • 2篇肾脏病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药
  • 2篇慢性肾脏
  • 2篇慢性肾脏病
  • 1篇血透
  • 1篇血透患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咽炎
  • 1篇养生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药药
  • 1篇医药疗法
  • 1篇医药治疗
  • 1篇用穴

机构

  • 5篇广西中医药大...
  • 3篇广西国际壮医...

作者

  • 5篇刘明敏
  • 1篇罗本华
  • 1篇熊坚
  • 1篇王春燕

传媒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光明中医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五和养生膏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五和养生膏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指标及安全指标,客观评估该膏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提供新思路。  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
刘明敏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脾肾气虚营养不良
针灸治疗慢性咽炎文献取经用穴规律探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现代针灸对慢性咽炎治疗的取经用穴规律。[方法]采用文献整理分析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以"慢性咽炎""慢喉痹""针刺""针灸"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并根据制定的标准筛查,得到相关文献57篇,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慢性咽炎的取经用穴规律。[结果]经脉使用频次:肾经82次,肺经78次,胃经60次,任脉54次,肾经、肺经选用最多。取穴部位以颈项部穴位选取最多,共19个,占比约33.33%。特定穴使用频次高的有五输穴、原穴、交会穴、络穴和八脉交会穴。配伍穴组使用频次:列缺→照海27次,照海→太溪25次,天突→列缺21次,此三种组合使用频次较高。[结论]现代针灸治疗慢性咽炎存在一定的规律:多用肺经、肾经和任脉经穴,体现循经取穴;重视咽喉所在的颈项部穴位应用,体现局部及邻近取穴原则;重视特定穴应用及其配伍组合等。
熊坚刘明敏邹思婷王春燕罗本华
关键词:慢性咽炎腧穴特定穴
越婢加术汤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概述
2023年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又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是临床肾病科常见、多发疾病,多因链球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或其他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所致,儿童和青少年好发,该病的治疗方式以休息、抗感染、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为主。急性肾小球肾炎经及时有效治疗可痊愈,但临床常因误诊误治延误病情,导致预后不良。越婢加术汤为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医经方,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主治“里水”,具有发汗解表、清热利水的功效,善治风邪伤卫,风水相搏、湿热蕴脾、水潴肌表之证,因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皮肤科疾病等,在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论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现代医学病因和发病机制、中医学病因病机,结合越婢加术汤的现代药理研究、方剂的组成方义、在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临床应用报道等,对越婢加术汤在急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应用及研究情况进行概述总结,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提供参考和临床新思路,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李颖睿吕冬宁刘明敏陈星星
关键词:急性肾小球肾炎越婢加术汤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营养不良可视化分析
2024年
目的 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营养不良的研究热点以及前沿动态。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2000年—2022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营养不良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60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涉及作者448位,形成了3个初具规模的研究团队,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键词图谱共有204个关键词被纳入,中心性≥0.1的高中心性关键词是营养不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微炎症、肾功能、临床研究。结论 透析人群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营养不良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为中药对瘦素调控的机制研究。
刘明敏吕冬宁李颖睿陈星星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营养不良中医药疗法可视化分析
中药药对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肾脏疾病发展而来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症复杂,并发症多。目前,西医治疗上有局限性,中医药在CKD的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CKD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早期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日久脾肾失司,水湿不化,导致湿浊阻滞、瘀血内停和浊毒内生,治疗以扶正补虚和利湿泻浊、化瘀通络并重,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改善肾功能,延缓CKD进展的作用。CKD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运用中药复方。中药药对是中药复方的核心,它具有简单易用的优点,将中药的传统作用与现代药理作用相结合,使中药药对在治疗CKD中变得灵活精准,同时增加了病症的治疗范围和临床疗效。文章总结了近10年中医药在CKD治疗方面的常用药对,针对不同的中医证候采用不同药对治疗,按不同功效列举了益气养血类(黄芪-当归、黄芪-党参)、补益脾肾类(山茱萸-山药、金樱子-芡实、墨旱莲-女贞子)、活血通络类(蒲黄-五灵脂、三棱-莪术)、利水消肿类(茯苓-猪苓、防己-黄芪)等常用药对在治疗CKD中的临床应用及应用场景,分析中药药对的配伍特色,总结中药药对的传统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为中药药对治疗CKD不同证型的应用提供参考。
陈星星吕冬宁李颖睿刘明敏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肾脏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