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桔红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肺癌
  • 1篇低热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肉瘤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婴儿
  • 1篇原发性
  • 1篇月龄
  • 1篇粘膜
  • 1篇粘膜相关淋巴...
  • 1篇肉瘤

机构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呼吸疾病...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姜桔红
  • 3篇刘桂红
  • 3篇顾莹莹
  • 3篇莫明聪
  • 3篇陈国勤
  • 3篇顾莹莹
  • 3篇刘静
  • 2篇赵瑾
  • 2篇李龙光
  • 2篇李谨
  • 2篇付琳
  • 1篇邵文龙
  • 1篇陈德晖
  • 1篇陈福雄
  • 1篇何萍
  • 1篇李智
  • 1篇谭获
  • 1篇岑人丽
  • 1篇郑润辉
  • 1篇黄振倩

传媒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EGFR及KRAS基因的检测及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研究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Kirsten鼠肉瘤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KRAS)突变的阳性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异常表达,采用PCR检测EGFR基因和KR AS基因突变,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2 267例进行了ALK融合基因检测,其中1 655例同时进行了EGFR突变检测,951例同时进行了KRAS检测。ALK融合基因、EGFR基因及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7.28%(165/2 267)、48.58%(804/1 655)、11.40%(108/947)。ALK基因突变多见于年轻、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腺癌患者;KR A S基因突变多见于老年、男性、腺癌患者。1 655例同时进行了ALK与EGFR检测的病例中,共6例存在双基因突变(0.36%);947例同时进行了ALK与KRAS检测,共4例存在双基因突变(0.42%);943例同时进行了EGFR与KR A S突变检测,未发现双突变病例。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EGFR和KR A S基因的突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均存在相应的联系,个别病例可以出现ALK融合基因与EGFR或KR AS突变共存。
刘静姜桔红顾莹莹廖炫之李谨赵瑾付琳李龙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
HSP90抑制剂Ganetespib增强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HSP90抑制剂ganetespib对DNA修复相关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及其对顺铂(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DDP)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ganetespib对肺癌细胞A549和H1975的DNA修复蛋白BRCA1及RAD51表达的下调作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RAD51及核磷酸化的H2AX组蛋白(γ-H2AX)核焦点形成;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CK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中效原理分析判断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并通过SCID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ganetespib与DDP联合应用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Ganetespid明显下调DNA修复蛋白BRCA1和RAD51的表达,ganetespid及DDP处理诱导DNA重组修复标记RAD51核焦点的形成率为13%,明显少于单一DDP处理组(59%)。Ganetespid和DDP联合应用的细胞凋亡率为23%,明显高于单一ganetespid组(1 5%)或单一D D P组(1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中ganetespid与DDP联合应用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一ganetespi b或单一DDP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anetespib可下调肺癌细胞DNA修复蛋白的表达并增加对DDP的敏感性。
姜桔红顾莹莹刘静廖炫之赵瑾李龙光付琳李谨
关键词:肺癌细胞HSP90抑制剂顺铂DNA修复
肺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肉瘤(PEA)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肺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镜下显示瘤组织大部分以梭形细胞为主,弥漫片状分布,形似纤维肉瘤,可见瘤细胞形成的空泡状单细胞性血管腔,部分呈上皮细胞巢状结构的区域见瘤组织呈条索状分布,背景广泛黏液样变,坏死及核分裂易见,并伴有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和CD31(+),EMA少量灶性(+);Ki-67增殖指数不均一,梭形细胞区20%~70%。结论肺上皮样血管肉瘤罕见,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征,高度恶性,预后不良。需要与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纤维肉瘤、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低分化腺癌、恶性间皮瘤、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等相鉴别。
陈国勤刘桂红莫明聪何萍顾莹莹姜桔红刘蓉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肉瘤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7例并临床诊断与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肺MALT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CD20,CD79a,CD5,CD10,CD23,CyclinD1,Ki-67等)、诊断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例患者男3例、女4例,男女比例:1:1.3。平均年龄58岁。4例患者存在吸烟、肺部反复感染等慢性免疫系统刺激因素。无症状体检发现者2例,余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及不规则发热。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性浸润病变,双肺多发者4例,右肺者3例,胸腔积液5例。所有患者均呈CD19(+),CD20(+)。Ki-67阳性率较低。CD5、CD10、CyclinD1阴性。结论:肺MALT大多数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彭思达谭获黄振倩郑润辉覃鹏飞姜桔红
关键词: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月龄婴儿肺结核1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儿,女,2月龄,因低热1月余,咳嗽1周入院。1月余前无明最诱因出现反复低热,体温波动在37℃~38℃,无时间规律性,能自行退热,曾在外院门诊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后仍发热。
何振涛陈德晖邵文龙岑人丽姜桔红陈福雄
关键词:经皮肺穿刺活检月龄肺结核婴儿确诊反复低热
肿瘤BRCA1亚细胞定位对细胞放射线及PARP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肿瘤BRCA1细胞内定位对放射线和PARP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iRNA干扰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内源性BRCA1表达,转染BRCA1细胞内定位不同的载体:p CMV-3x Flag-WT-BRCA1、p CMV-3x Flag-NES-BRCA1、p CMV-3x Flag-NLS-BRCA1。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BRCA1的细胞定位及细胞核γ-H2AX和Rad51核焦点形成,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体外细胞存活。结果转染WT-BRCA1有47%细胞核表达,23%细胞质表达,30%细胞质和细胞核均表达,NES-BRCA1 mutant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87%);NLS-BRCA1 mutant定位于细胞质(82%)。WTBRCA1、NES-BRCA1 mutant和NLS-BRCA1 mutant三种载体转染的细胞4 Gy放射处理后2 h,Rad51核焦点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7%、84%及13%;放射后24 h,γ-H2AX核焦点阳性细胞分别为22%、25%及59%。NLS-BRCA1 mutant转染细胞较WTBRCA1和NES-BRCA1 mutant转染细胞ABT-888和放射处理后诱导的凋亡细胞增加,克隆存活减少。结论 BRCA1的细胞内定位影响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修复,并可预测肿瘤对放射和PARP抑制剂的敏感性。
姜桔红刘静李智顾莹莹
关键词:PARP抑制剂
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肺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以咳嗽症状为主,肿瘤较大,平均直径为5cm,可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镜下均可见典型的R-S细胞,背景细胞内有较明显嗜酸粒细胞浸润,并见干尸细胞,免疫组化CD15和CD30阳性。化疗、骨髓移植可使病情缓解,长期生存。结论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具有一定的特征,恰当的治疗预后良好。
陈国勤顾莹莹刘桂红莫明聪姜桔红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非AIDS患者系统性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马尔尼菲青霉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咳嗽、消瘦、贫血、淋巴结增大、多发性皮下结节等,并出现继发神志不清、四肢痉挛、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等癫痫症状。经皮下结节穿刺液培养、纤支镜肺活检确诊为系统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可系统性全身性播散,在诊断时需与组织胞浆菌病、结核病及肿瘤鉴别,病理活检和真菌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时诊断是治愈的关键。
刘桂红顾莹莹姜桔红莫明聪陈国勤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