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托伐普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效果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并探讨托伐普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稀释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并螺内酯、氢氯噻嗪联合利尿,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并口服托伐普坦利尿,疗程7 d,记录两组治疗3,5,7 d后血Na+达标比例、2 4 h尿量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3,5,7 d后血Na+达标比例与24 h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渴(8.5%vs 6.7%)、尿频(2.1%vs 2.2%)、头晕(2.1%vs 4.4%)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治疗组有1例服药5 d后血Na+明显升高伴尿量显著增加而停药。结论:乙肝肝硬化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托伐普坦可显著增加尿量,恢复血Na+浓度,不良反应较轻,可以控制。
- 王艳红魏军张雨
-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稀释性低钠血症托伐普坦水钠潴留
-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分析并探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年收治的27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资料,血钠正常者157例,低钠血症者116例,低钠血症患者中,130mmol/L<血清Na^+<135 mmol/L 45例(A组),120mmol/L<血清Na^+≤130mmol/L 51例(B组),血清Na^+≤120 mmol/L 20例(C组),比较低钠血症组与血钠正常组理化指标、并发症及临床预后差异,分析低钠血症亚组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低钠血症组ALT、AST、SCr、TBil、PT、Child-pugh评分及LSM均显著高于血钠正常组(P<0.05);低钠血症亚组间ALT、AST、SCr、TBil、PT、Child-pugh评分、LS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水平越低,上述指标越高。低钠血症组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比例均高于血钠正常组(P<0.05),低钠血症组腹水治疗达到显效比例低于血钠正常组(66.7%vs.85.7%)(P<0.05),低钠血症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组(14.7%vs.6.4%)。低钠血症亚组间血清Na^+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间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腹水治疗显效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低钠血症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影响腹水疗效,是临床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 王艳红魏军张雨
-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并发症腹水死亡率
- 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MODS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脏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2
- 2022年
- 目的探究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SAP合并MO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血必净联合CB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急性胰腺炎严重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改良CT严重程度指数(MCTSI)评分、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脏器功能[呼吸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氧合指数(PaO 2/FiO_(2))、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心肌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ISAP评分及MCT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aO_(2)、PaO_(2)/FiO_(2)均明显更高,血清AST、ALT、肌酐、尿素、肌酸激酶、LDH水平则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CBP治疗SAP合并MODS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
- 张英梁瑞景张建茹张雨汪敬杰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血必净血液净化治疗炎症反应脏器功能
- 清胰汤加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清胰汤加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及对血清炎症指标影响。方法:选取SAP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对照组(n=43)。对照组予生长抑素及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胰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疾病严重程度、血清炎症指标、疾病相关因子。结果:研究组肛门排便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得分、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活动性肠肽(VIP)、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AM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汤加减联合CRRT治疗SAP效果较好,可促进临床症状消失、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疾病相关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张建茹张英张雨卢利军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患者血钠水平与其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求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患者血钠水平与其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腹水患者98例病例资料,据血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组与正常组,通过分层分析,对比不同组别患者入院时肝肾功能、血清白蛋白含量、Child-pugh评分、肝纤维化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腹水疗效及出院后预后。结果:98例患者中血钠水平<130 mmol/L者41例(41.8%)。低钠血症组入院时转氨酶、血肌酐、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血清白蛋白含量则低于血钠水平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组与正常组入院时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4.4%vs.7.0%,19.5%v s.5.3%,26.8%v s.10.5%及24.4%v s.8.8%;P<0.05)。入院14 d,两组腹水治疗效果中显效比例分别为73.2%,89.5%(χ~2=4.4 2 1,P=0.0 3 6);出院后1 2个月随访期间内,两组病死率分别为3 6.6%,15.8%(χ~2=5.577,P=0.018)。结论:血钠水平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密切相关,低钠血症患者病情较重,疗效与预后较差。
- 王艳红魏军张雨
-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低钠血症腹水并发症预后
- 血必净联合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 2019年
- 目的: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从2016年7月-2018年7月,将2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均缓解腹痛、腹胀,所有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化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张英张雨张建茹汪敬杰
- 关键词:血必净重症急性胰腺炎
- 柴芩攻毒方灌肠联合电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湿热毒瘀证35例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柴芩攻毒方灌肠联合电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湿热毒瘀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湿热毒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脱落1例,剩余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柴芩攻毒方灌肠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天的总有效率和证候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记录两组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血小板凝集因子(platelet aggregation factor,PAF)、D-二聚体的水平,记录两组治疗28天的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7天后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两组治疗后的证候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低,且组间对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后的TNF-α、PAF、D-二聚体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PAF、D-二聚体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芩攻毒方灌肠联合电针可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湿热毒瘀证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症状改善效率,可能与调节TNF-α、PAF、D-二聚体的水平有关,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 张英张建茹张雨汪敬杰石小平
- 关键词:灌肠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
- 血清sPLA2-IB、GDF-15、sST2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IB(sPLA2-IB)、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25例IMN患者作为IMN组,继发性膜性肾病患者60例作为SMN组。另选取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sPLA2-IB、GDF-15、sST2水平。IMN患者随访1年根据终末期肾病(GFR<15 mL/(min·1.73 m^(2))发生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01)和预后不良组(n=24)。绘制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血清sPLA2-IB、GDF-15、sST2预测IMN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IMN组血清sPLA2-IB、GDF-15、sST2水平高于SMN组、对照组,SMN组血清sPLA2-IB、GDF-15、sST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患者治疗后的血清sPLA2-IB、GDF-15、sST2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分期的升高IMN患者的血清sPLA2-IB、GDF-15、sST2水平逐渐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sPLA2-IB、GDF-15、sST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sPLA2-IB、GDF-15、sST2水平与血清Cr、24h uP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治疗前联合检测血清sPLA2-IB、GDF-15、sST2预测IMN患者预后状况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0.828~0.965,P<0.001),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8%、75.9%。结论IMN患者血清sPLA2-IB、GDF-15、sST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病情变化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对患者的辅助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张雨高爽张媛
-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