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彩云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眼底
  • 2篇妊娠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2篇疾病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疾病
  • 2篇病变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焦
  • 1篇学龄
  • 1篇眼底病
  • 1篇眼底病变
  • 1篇眼底改变
  • 1篇眼位
  • 1篇眼轴
  • 1篇早产
  • 1篇妊娠高血压
  • 1篇妊娠高血压疾...

机构

  • 5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5篇杜婉丽
  • 5篇吴彩云
  • 4篇张瑜
  • 1篇张钏
  • 1篇郝胜菊
  • 1篇张庆华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甘肃科技纵横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早产弱视学龄儿童知觉眼位、注视稳定性及眼轴发育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早产弱视学龄儿童知觉眼位、注视稳定性及眼轴发育状况。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45例早产弱视学龄儿童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视力检查的45例足月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学龄儿童均给予常规眼部检查、知觉眼位、注视稳定性及眼轴发育检查。结果观察组患儿大、小视标像素水平及垂直偏移像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患儿的注视稳定性对齐差值为(16. 89±6. 54)像素,高于对照组患儿的(3. 21±1. 56)像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 649,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玻璃体腔深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足月学龄儿童相比,早产弱视学龄儿童知觉眼位、注视稳定性及眼轴发育情况较差,需及时给予干预,从而改善弱视及视觉功能障碍等对学龄儿童造成的影响。
张瑜杜婉丽吴彩云
关键词:早产弱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眼底改变的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OCT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对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150例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及O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眼底检查联合OCT检查在妊高症眼底改变Ⅱ期中可以提高早期视网膜脱离检出率,优于单纯眼底检查,Ⅲ期中眼底检查与OCT检查并无显著差异性。结论:眼底检查联合OCT检查可以早期判断妊高征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提高诊断准确性。
张瑜杜婉丽吴彩云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EDI-OCT评估妊娠高血压疾病眼底病变中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改变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技术观察和比较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眼底病变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对确诊为PIH的孕产妇150例289眼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和黄斑EDI-OCT检查,并根据Duke-Elder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P1(血管痉挛期组)、P2(血管硬化期组)、P3(视网膜病变期组),以眼底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P0(眼底正常组),分别对每组患者的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本研究150例289眼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眼底正常者36例72眼(24.9%),有眼底病变者114例217眼(75.1%)。不同程度眼底病变的PIH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有不同改变。血管硬化期组黄斑中央区(central subfield,CSF)、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均低于眼底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期组黄斑区各象限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I-OCT是研究PIH相关眼底病变的重要工具之一,借助EDI-OCT观察和分析PIH眼底病变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改变,对深入研究PIH所引起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局部微循环的病理性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吴彩云杜婉丽张瑜
关键词: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
NDP基因变异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和产前诊断
2023年
目的观察并确定1个NDP基因突变家系的基因变异位点和临床表型,同时为子代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家系调查研究。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NDP基因突变的一个3代汉族家系的2例患者和6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患者及其父母行瞳孔对光反射、带状光检影、视力评估、眼底彩色照相、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采集所有受检者外周血,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致病基因,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检测NDP基因。先证者母亲第3次妊娠19周时经羊水穿刺行DNA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Ⅲ1),男,4岁,足月顺产。出生40 d左右时B型超声检查提示双眼视网膜全脱离。听力、智力正常。未行眼底检查。先证者第1同胞(Ⅲ2,大弟),出生30 d眼科检查,双眼视网膜脱离。先证者母亲(Ⅱ2),双眼颞侧周边视网膜未血管化;广角FFA检查,双眼颞侧周边视网膜未血管化,末梢血管荧光素轻度渗漏。先证者第2同胞(Ⅲ3,小弟),出生后1 d于行新生儿眼病筛查。双眼外眼未见异常;角膜、晶状体透明;双眼视盘、黄斑未见异常,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未见血管纡曲。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Ⅲ1)及其大弟(Ⅲ2)NDP基因的第2号外显子存在半合子缺失;其母亲(Ⅱ2)NDP基因第2号外显子存在杂合缺失。先证者母亲再次生育时产前诊断未检测到与先证者相同的NDP基因第2号外显子缺失变异。先证者父亲(Ⅱ1)、舅舅(Ⅱ3)、外祖父(Ⅰ1)、外祖母(Ⅰ2)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NDP基因的第2号外显子存在的半合子缺失为本家系的致病变异;不同性别者其临床表型各异;产前诊断是有效阻断家族遗传疾病的方式。
杜婉丽吴彩云连露露张钏王玉佩郝胜菊郝胜菊张庆华
关键词:产前诊断
多焦软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通过对多焦软镜和角膜塑形镜的研究,比较两者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配戴硬性角膜塑形镜和多焦软镜的患者各60例(120眼),两组均在戴镜前,戴镜后1,3,6,12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同时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染色评分(CSF)、睑板腺功能评估,分析戴镜前后眼表功能,并对两组患者在戴镜6,12,18个月后观察眼轴及屈光度数变化,以评估近视控制效果。结果硬镜组BUT在戴镜后2月开始低于软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P<0.05)。硬镜组戴镜后1个月开始,BUT短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83,P<0.05)。软镜组在戴镜6个月后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P>0.05)。CSF和睑板腺功能评估两组在戴镜前后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_(时间)值分别为1.55,1.38,10.15,1.50,F_(组间)值分别为2.31,0.02,P值均>0.05)。硬镜组戴镜后18个月,球镜度数平均增长-0.53 D,和戴镜前近视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4,P<0.05)。软镜组戴镜后18个月,球镜度数平均增长-0.34 D,和戴镜前近视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P<0.05)。硬镜组和软镜组戴镜后18个月,眼轴的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3,2.83,P值均<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和多焦软镜均为控制近视安全有效的措施。
杜婉丽吴彩云梁刚张瑜马小英连露露
关键词:接触镜临床对照试验方差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