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青山 作品数:10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清微小核糖核酸-4286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血清微小核糖核酸-4286(miR-4286)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子痫前期(PE)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Hp感染的孕妇89例[Hp组;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1.67岁;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1.30~31.55 kg/m^(2),平均孕前BMI 25.47 kg/m^(2)]和204例Hp感染的PE患者(Hp+PE组;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1.87岁;孕前BMI 21.01~31.55 kg/m^(2),平均孕前BMI 25.69 kg/m^(2))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miR-4286表达水平。随访获取Hp感染的PE患者妊娠结局,并分析miR-4286与其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Hp组妊娠28周第1天(T2)和妊娠30周第1天(T3)的miR-4286水平均高于Hp+PE组(1.95±0.39 vs 1.82±0.26、2.28±0.31 vs 1.92±0.33。P=0.003、0.000),Hp组和Hp+PE组T3时点的miR-4286水平均高于T2时点(2.28±0.31 vs1.95±0.39、1.92±0.33 vs 1.82±0.26。P=0.000、0.001),Hp组miR-4286水平升高程度[0.38(0.56)]高于Hp+PE组[0.06(0.57)](P=0.000)。Hp+PE组中有121例妊娠结局不良(结局不良组),83例妊娠结局良好(结局良好组)。结局不良组PE确诊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蛋白和剖宫产占比均高于结局良好组,分娩孕周低于结局良好组[(155.64±11.89)mmHg vs(151.75±11.34)mmHg、(101.25±6.16)mmHg vs(97.93±8.79)mmHg、(2.69±0.52)g vs(2.06±0.29)g、85.95%vs 65.06%、(34.79±2.06)周vs(37.94±0.97)周。P=0.020、0.002、0.000、0.000、0.000]。结局不良组PE确诊时(T1)、T2和T3时点的miR-4286水平均低于结局良好组(1.37±0.15 vs 1.66±0.23、1.75±0.26 vs 1.92±0.24、1.84±0.34 vs 2.02±0.28。P=0.000、0.000、0.000),两组miR-4286水平随时间进展呈升高趋势,结局不良组miR-4286水平升高程度[0.45(0.52)]高于结局良好组[0.32(0.45)](P=0.028)。T1时点miR-4286判断妊娠结局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高于T2和T3时点的miR-4286(0.864 vs 0.688、0.864 vs 0.674。P=0.000、0.000)。SBP>154 mmHg[优势比(OR)=2.784,P=0.035]、24 h尿蛋白>2.37 g(OR=7.628,P=0.0 于艳 白青山 才蔚涛 高慧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 子痫前期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与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NAFLD的关系 2021年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8,ANGPTL8)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402例Hp阳性肥胖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NAFLD将其分为2组,即单纯肥胖组(n=123)和肥胖合并NAFLD组(n=279)。另择10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NGPTL8水平,并分析其与NAFLD的关系。结果肥胖合并NAFLD组ANGPTL8水平为26.31±3.25ng/ml,高于单纯肥胖组(22.26±2.28ng/ml)和对照组(19.59±5.1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GPTL8与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NAFLD有关,呈非线性关系(P<0.05)。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ANGPTL8均是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FBG、TC、LDL-C、ALT、AST和ANGPTL8构建的列线图回归模型的拟合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高,C-index为0.971。结论高水平ANGPTL8的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NAFLD风险高。基于ANGPTL8构建的列线图回归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和精准度,可有效预判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NAFLD。 白青山 宋鹏 于艳 高慧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幽门螺杆菌 肥胖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自2019年5月-2020年12月接诊的87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876名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组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中感染和未感染幽门螺杆菌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为26.03%,高于对照组的1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53,P<0.001)。3~<6岁、6~<10岁及10~13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44,P=0.076)。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均获得随访12个月,其中未感染幽门螺杆菌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平均缓解时间为(5.71±1.32)个月,短于感染幽门螺杆菌患儿(6.50±1.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2,P<0.001)。两组血清IgG、IgA、IgM、C3、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外周血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CD4^(+)/CD8^(+)比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2,P=0.047)。结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存在正性相关,与其加重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宋鹏 白青山 田庆玲关键词:儿童 幽门螺杆菌 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子痫前期并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血清miR-31-5p表达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核糖核酸-31-5p(miR-31-5p)表达与子痫前期(PE)并发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04例PE并发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不良妊娠组(n=121)和正常妊娠组(n=83)。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E确诊时(T0)、妊娠28周第1天(T1)和妊娠30周第1天(T2)的血清miR-31-5p表达量。结果不良妊娠组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和剖宫产率分别为155.64±11.89mmHg,101.25±6.16mmHg,2.69±0.52g/24 h和85.95%,均高于正常妊娠组(151.75±11.34mmHg,97.93±8.79mmHg,2.06±0.29g/24 h和65.06%);分娩孕周为34.79±2.06周,低于正常妊娠组(37.94±0.9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2.344~14.631,均P<0.05)。不良妊娠组的血清T0-miR-31-5p,T1-miR-31-5p和T2-miR-31-5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2±0.39,2.20±0.42和2.10±0.25,均高于正常妊娠组(2.11±0.32,1.76±0.33和1.69±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25~12.657,均P=0.000)。T2-miR-31-5p预判PE并发Hp感染患者妊娠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T0-miR-31-5p和T1-miR-31-5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57,P=0.000;Z=3.009,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尿蛋白高(OR=15.250,95CI:2.804~81.781)、剖宫产(OR=7.954,95%CI:1.416~44.675)和T2-miR-31-5p高(OR=24.479,95%CI:6.365~94.148)是PE并发Hp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娩孕周长(OR=0.244,95%CI:0.132~0.452)是PE并发Hp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血清T2-miR-31-5p表达量高与PE并发Hp感染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于艳 白青山 才蔚涛关键词:子痫前期 幽门螺旋杆菌 网状蛋白1C与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2021年 目的探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网状蛋白1C(RTN-1C)与幽门螺杆菌(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Hp阳性肥胖患儿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NAFLD分为非NAFLD组(n=63)和NAFLD组(n=143),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疾病史、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基线资料,采用B超检查判断NAFLD组患儿NAFLD的严重程度;抽取2组患儿空腹肘部静脉血10 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再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TN-1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NAFLD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RTN-1C诊断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NAFLD的效能,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RTN-1C与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NAFLD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RTN-1C与NAFL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NAFLD组患儿FBG、FINS、HOMA-IR、TC、LDL-C、ALT及AST水平均高于非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患儿外周血RTN-1C水平低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BG、TC、LDL-C和ALT是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TN-1C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TN-1C与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NAFLD呈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NAFLD患儿RTN-1C水平与NAFL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671,P<0.05)。结论RTN-1C与Hp阳性肥胖患儿并发NAFLD有关,RTN-1C水平与NAFL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白青山 宋鹏 于艳 高慧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血清NF-κB、TIMP-1、IL-8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清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白细胞介素-8(IL-8)与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就诊的60例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患儿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的60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健康组,检测、比较2组血清NF-κB、TIMP-1、IL-8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炎性活动度组血清NF-κB、TIMP-1、IL-8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F-κB、TIMP-1、IL-8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NF-κB、TIMP-1、IL-8对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NF-κB、TIMP-1、IL-8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组血清NF-κB、TIMP-1、IL-8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中度组血清NF-κB、TIMP-1、IL-8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治疗后血清NF-κB、TIMP-1、IL-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NF-κB、TIMP-1、IL-8联合检测诊断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的AUC是0.904,95%CI可信区间是0.856~0.95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4.82%)、特异度(90.13%)均高于单一检测(73.82%、71.62%)、(72.26%、68.18%)、(70.18%、6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患儿血清NF-κB、TIMP-1、IL-8呈异常高表达,血清NF-κB、TIMP-1、IL-8表达量与炎性活动度及疗效存在密切联系,联合检测可提高对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的诊断效能,值得借鉴。 宋鹏 白青山关键词:核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白细胞介素-8 儿童 幽门螺杆菌 胃炎 STUB1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肥胖儿童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2022年 目的探究STIP1同源性和包含U-box蛋白1(STUB1)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肥胖儿童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就诊的387例Hp感染的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肥胖组(n=118)和NAFLD组(n=269)。收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脂代谢和肝酶指标等;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STUB1表达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TUB1判断Hp感染的肥胖儿童并发NAFLD的效能;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STUB1与Hp感染的肥胖儿童并发NAFLD的关系;用Lasso回归分析Hp感染的肥胖儿童并发NAFLD的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回归模型判断Hp感染的肥胖儿童是否并发NAFLD,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树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肥胖组儿童BMI、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低于NAFLD组(P<0.05);STUB1水平高于NAFLD组(P<0.05)。STUB1判断Hp感染的肥胖儿童并发N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3,83.64%和66.95%。STUB1与Hp感染的肥胖儿童并发NAFLD呈线性关系。FBG、TC、TG和LDL-C均是Hp感染的肥胖儿童并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STUB1是Hp感染的肥胖儿童并发NAFLD的独立保护因素。由FBG、TC、TG、LDL-C和STUB1构建的列线图回归模型的C-index和平均绝对误差值分别为0.975和0.014,该模型判断Hp感染的肥胖儿童并发NAFLD的净收益较高。结论STUB1水平低提示Hp感染的肥胖儿童并发NAFLD的风险高。基于STUB1构建的列线图回归模型有很高的区分度、精准度及临床应用价值,可辅助判断Hp感染的肥胖儿童并发NAFLD。 白青山 宋鹏 于艳 高慧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儿童 幽门螺旋杆菌 肥胖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并分析肥胖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合并HP感染的肥胖学龄前儿童50例,未合并HP感染的肥胖学龄前儿童50例。收集并统计两组儿童的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用餐习惯及家庭相关资料等。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肥胖学龄前儿童HP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并对筛选出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龄、BMI及共用餐具、家庭人均月收入、使用公筷、餐前洗手、偏食、习惯咬手指、家庭人口数、暴饮暴食、家人HP感染史等情况的肥胖学龄前儿童,其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MI(OR=1.576,95%CI:1.119~2.221)、共用餐具(OR=1.317,95%CI:1.018~1.702)、家庭人均月收入(OR=1.330,95%CI:1.021~1.733)、未使用公筷(OR=1.408,95%CI:1.019~1.945)、未餐前洗手(OR=1.206,95%CI:1.041~1.397)、习惯咬手指(OR=1.470,95%CI:1.064~2.031)、暴饮暴食(OR=1.443,95%CI:1.004~2.074)、家人有HP感染史(OR=1.317,95%CI:1.051~1.649)是肥胖学龄前儿童HP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BMI、共用餐具、家庭人均月收入、未使用公筷、未餐前洗手、习惯咬手指、暴饮暴食、家人有HP感染史等是肥胖学龄前儿童HP感染的影响因素,若有相关因素异常的儿童,需引起重视,若有相关感染症状,可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防治儿童HP感染。 宋鹏 白青山关键词:肥胖症 幽门螺杆菌 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混悬液辅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127例,按照对照、随机、双盲的分配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治疗组(n=64)及对照组(n=63)。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哮喘方案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消化道促动力剂,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哮喘方案加用消化道促动力剂治疗。观察两组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各参数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较为明显,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治疗组食管pH小于4的反流次数及总时间百分率分别为(42.35±5.36)次、(5.84±1.25)%,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89.06%,对照组仅为66.67%,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致支气管哮喘时,需更加注重病因治疗,辅加质子泵抑制剂及消化道促动力剂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杨慧 白青山 高慧 艾智慧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 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