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玉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急性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早幼粒细胞白...
  • 1篇增生
  • 1篇真菌病
  • 1篇侵袭性
  • 1篇侵袭性真菌
  • 1篇侵袭性真菌病
  • 1篇肿物
  • 1篇组织增生
  • 1篇左侧
  • 1篇左侧腹股沟
  • 1篇黏膜
  • 1篇黏膜活检
  • 1篇胃黏膜
  • 1篇胃黏膜活检
  • 1篇细胞淋巴瘤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长春医学高等...

作者

  • 3篇谭业辉
  • 3篇付玉
  • 2篇高素君
  • 1篇何平
  • 1篇孙京男
  • 1篇王银萍
  • 1篇李薇
  • 1篇王畅
  • 1篇胡瑞萍
  • 1篇刘晓亮
  • 1篇郭强
  • 1篇王丽娟
  • 1篇杜忠华
  • 1篇刘杉珊
  • 1篇刘秋菊
  • 1篇李昱瑛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老年AL患者IFD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高危因素、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筛选25例接受系统治疗的老年AL患者,共治疗80例次,人均IFD发生率与同期非老年A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1/25)vs 28.67%(43/150),P>0.05〕,但每疗程IFD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AL患者〔16.25%(13/80)vs 7.41%(56/756),P=0.010〕。诱导治疗阶段IFD发生率高于巩固治疗阶段〔37.04%(10/27)vs5.66%(3/53),P=0.001〕。前期应用广谱抗生素(92.3%)及粒细胞缺乏(84.6%)是主要危险因素。初始治疗有效率为61.54%,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生IFD的老年AL患者较非老年IFD组中位生存期显著缩短(4.5个月vs 17.5个月,P=0.002)。结论老年AL患者IFD发生率高且对预后有不良影响。
付玉何平王畅刘晓亮刘秋菊刘杉珊谭业辉高素君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侵袭性真菌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演变被引量:2
2019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早期病死率较高。APL治疗经历了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tic acid,ATRA)、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等阶段,随着其治疗方案的优化,该病已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之一。
王丽娟付玉谭业辉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存的不一致性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女,57岁,2018年6月发现左侧腹股沟肿物,大小约2 cm×2 cm,无压痛,活动度差,边界不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股沟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局灶性淋巴组织增生,考虑良性病变"。此后患者自觉左侧腹股沟肿物进行性增大,2018年10月肿物逐渐增大至4 cm×3 cm,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左侧腹股沟肿物切除,病理"考虑淋巴瘤"。同时患者出现胃部肿胀,偶有疼痛,于当地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壁弥漫性增厚,胃黏膜活检病理亦不除外淋巴瘤,为明确诊断于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
孙京男谭业辉李昱瑛杜忠华胡瑞萍付玉郭强王银萍高素君李薇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左侧腹股沟淋巴组织增生胃黏膜活检腹股沟肿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