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明玉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翻译
  • 2篇老子
  • 2篇《老子》
  • 1篇道德经
  • 1篇典籍翻译
  • 1篇多模态
  • 1篇多模态话语
  • 1篇多模态话语分...
  • 1篇多样性
  • 1篇形合
  • 1篇意合
  • 1篇译本
  • 1篇译者
  • 1篇译者主体
  • 1篇译者主体性
  • 1篇中国文化
  • 1篇求真
  • 1篇中文
  • 1篇中译
  • 1篇主体性

机构

  • 5篇天津外国语大...

作者

  • 5篇刘明玉
  • 1篇王瑞杰

传媒

  • 2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闽西职业技术...
  • 1篇广东开放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文的意合与《老子》翻译的多样性被引量:2
2010年
中文注重意合,文言尤其如此,这是中文的生态。《老子》语言呈现高度意合的特点,而英文主要以形合呈现逻辑关系,因此,中文的意合为《老子》翻译的多样性提供了一种客观可能性。
刘明玉
关键词:意合形合《老子》翻译
《老子》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条件与限度
2022年
《老子》文本本身诸多特点,如语言高度意合、高度隐喻性、某些细节意义模糊、古今版本差异等等,为译者主体性发挥提供了客观可能性。本文将重点从语言高度意合和古今版本差异两方面,通过文本细读,探究《老子》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客观条件。然而,译者主体性发挥也有一定限度:不应将译文语言过度明晰化。
刘明玉
关键词:《老子》译者主体性明晰化
《道德经》典籍翻译中的显化策略
2025年
《道德经》多个英译本中,译者大都采用显化翻译策略,在语法显化、语义显化、语用显化层面对原文深刻含义进行了显化处理。这些显化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和译者因素。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翻译和传播。《道德经》此类语言简洁、含义深邃的中国典籍,可以适当使用显化翻译策略,这样有助于《道德经》典籍在海外的传播,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刘明玉王瑞杰
关键词:《道德经》典籍翻译中国文化
儿童小说《平安小猪》王梦达译本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2023年
J.K.罗琳最新小说The Christmas Pig王梦达译本《平安小猪》颇受中国儿童喜爱,原因在于其译者行为,“求真”基础之上,更偏重于“务实”:译者首先“求真”于原小说温馨、感人的主题和内容,更多的是“翻译内”“翻译外”都充分“务实”于社会和中国儿童读者。因此,《平安小猪》是译者的“译内行为”和“译外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刘明玉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花木兰》字幕翻译被引量:4
2021年
张德禄提出了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型,本文以此为理论框架,以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为例,对其字幕翻译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究其字幕翻译如何成功把握语言、视觉、听觉等模态形式,完美契合电影的各个多模态交际场景,充分帮助中国观众理解电影故事内容。
刘明玉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字幕翻译《花木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