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虹雨
- 作品数:19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省气象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ERA5再分析资料在辽宁省的适用性分析与订正被引量:3
- 2023年
- 基于2009—2018年辽宁省62个地面站和9个探空站(省内4部,省外5部)资料,提取了温度、湿度、气压、风场等常用物理量,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ERA5资料在辽宁省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尝试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订正ERA5资料的偏差。结果表明:在地面观测要素分析中,2 m温度相关系数普遍较高,均方根误差普遍偏低,辽河流域及其西侧地区效果好于其他地区;10 m风速对比结果总体稍差,U分量相关系数总体低于V分量;ERA5资料质量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相关系数总体呈现春秋季高于夏冬季,且相关系数总体较高的季节,均方根误差也普遍偏高。在高空观测要素分析中,辽宁中部地区的数据质量高于东西部,温度的平均相关系数最高,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平均较低,均方根误差总体较大;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在春夏之交时最低,夏季上升较快,夏秋之交时达到最高,相关系数快速上升的月,均方根误差也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高空U风场和V风场的均方根误差总体相差不大,且均方根误差月变化一致,总体经向风(V风场)质量低于纬向风(U风场)。通过机器学习的订正方法有效提升了地面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应用能力,使ERA5地面温度资料的均方根误差缩小0.5~1.0℃,地面相对湿度资料的均方根误差缩小最高可达26%。
- 孙虹雨孙虹雨刘成瀚张燕王式功
- 关键词:再分析资料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
- 2015年8月3日辽宁特大暴雨特征分析
- 本文利用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1°×1°格点每日4个时次的FNL再分析资料,和日常预报业务中使用的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如降水资料、地面资料和高空资料等,以及非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15年...
- 程攀孙虹雨陈传雷才奎志肖光梁刘静
- 关键词:东北冷涡对流性暴雨
- 高频地波雷达在辽宁省海上大风预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基于辽宁省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的海上大风探测资料,与辽宁省沿岸海域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风场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有效样本数、获取率、可用性、平均偏差及标准差等数据,采用连续探测全部时间和分级处理风力评估高频地波雷达的工作状态,评判高频地波雷达资料反演的总体性能。结果表明: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总体性能优于盘锦高频地波雷达;大连高频地波雷达风向和风速观测资料的获取性能相当,总体基本满足业务应用需求;盘锦和大连高频地波雷达资料的获取率基本持平,但二者数据的可用性均较低,与实际海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低环境风力情况下(风速小于6 m·s^(-1)),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探测的风场均与实际风场偏差较大;当环境风力超过6 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可以整体反应实际风场的变化,盘锦高频地波雷达表现一般;当环境平均风力超过10 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
- 程攀孙虹雨陈传雷才奎志王曙耀肖光梁刘静程航王一文
- 关键词:高频地波雷达风场可用性
- 大连地区能见度影响因子及个例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为探讨大连市大气能见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揭示低能见度天气成因,利用2010—2012年大连地区大气能见度与地面气象要素(相对湿度、风速、气温、气压)日均值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大连地区大气能见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一步结合PM_(10)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两次低能见度事件中的天气成因。结果表明:2010—2012年大连地区年均能见度分别约为13.5 km、13.2 km和13.9 km,高能见度事件多出现在10月—次年2月,低能见度事件多出现在每年6—8月,大连地区低能见度事件每年7月较多,1月较少,2010—2012年大连地区低能见度事件分别出现169、157 d和163 d;2010—2012年PM_(10)质量浓度分别为57.8μg·m^(-3)、67.4μg·m^(-3)和65.9μg·m^(-3),PM_(10)质量浓度高值多出现在每年的4—5月和9—12月,PM_(10)质量浓度低值多出现在1—2月;大气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和气温的相关性较好,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能见度与PM_(10)质量浓度的相关性逐渐减小,当相对湿度大于90%时,能见度与PM_(10)质量浓度相关系数减小至-0.23;两次低能见度事件过程中,2011年10月31日一次辐射平流雾过程中的水汽输送来自西南风气流,2012年4月28日一次浮尘事件过程中的沙尘来自西北方向的沙源。该研究可为空气质量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参考。
- 李潇潇周婷婷赵胡笳朱轶明刘晓初张黎红桑明刚孙虹雨
- 关键词:大气能见度气象要素
- 冰雹发生成因分析及其防御对策被引量:4
- 2010年
- 介绍了冰雹发生特点及其成因,分析近年来的人工防雹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防御雹灾的对策,以为喀左县冰雹防御提供参考。
- 孙立德孙虹雨
- 关键词:冰雹防御对策
- 辽宁省林火发生和过火面积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利用2002—2015年辽宁省森林火灾资料、2014—2016年卫星监测热点资料以及高空天气图等相关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天气学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揭示了辽宁省林火发生及过火面积的特征,探讨了其与节气的关系,并用灰色系统原理定量分析了对影响森林火灾发生期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春季的3—5月是起火的高发月份,每日10:00—15:00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时间,其热点与春分节气密切相关,春分节气可以作为辽宁省火灾易发开始的预警时间点,清明时节成为历年防火最为敏感的关键时期; 4月气温、4月风速、5月相对湿度、5月气温、3月风速是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程度的主要因子。根据实地调研的样本数据分析起火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提出了辽宁省森林火灾的高发预警时间点和相关气象预警指标,可为林火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 孙虹雨程攀程佳悦朱轶铭贾斌英黄阁陆忠艳
- 关键词:林火气象因子节气灰色关联分析
- 日光温室栽培蔬菜防灾减灾及气象调控技术研究推广被引量:18
- 2011年
- 该项研究历时9年,以北方设施农业减灾增收的关键问题:日光温室小气候调控及减灾为出发点,在开展日光温室小气候观测的基础上,总结出青椒主要病虫发生气象指标,日光温室内气温预报方法,从推广透光率较高的棚膜、苯板提高地温、科学防风降低湿度、反光幕增加光照度等小气候调控技术要点,建立日光温室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平台,该项成果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 孙立德马成芝梁志兵孙虹雨李世春吕广辉
- 关键词:温室大棚蔬菜防灾减灾
- 农业主要病虫发生气象规律及预测防控技术研究
- 作者30多年试验、调查及平行观测所获一系列第一手资料和多项专门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完善了黏虫、高梁蚜虫与丝黑穗病、棉铃虫、棉蚜虫、玉米螟、笨蝗、亚洲小车蝗、桃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蔬菜主要病虫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指标,采用...
- 孙立德赵季秋孙虹雨马成芝梁志兵高鹏吕广辉周海燕
-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气象条件
- 农业病虫气象服务技术培训探讨
- 2021年
- 针对农业病虫气象服务技术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阐述了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及体验式4种培训方式的特点、功能和局限性等。特别是迁飞性害虫迁飞降落与锋面天气的关系,采用天气学、数值预报产品及统计学方法预测农业病虫发生程度、发生量、发生时期及最佳防治期,主要病虫发生气象指标及人工气候箱和自然天气条件下生长规律,以及定量评估病虫发生程度的蒙特卡罗方法和绿色气象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列举了农业病虫气象服务技术在农业病虫防治中的作用,并指出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借鉴。
- 孟莹孙虹雨杨劲周海燕吕广辉孙立德
- 关键词:农业病虫
- 2019年沈阳一次凌晨气温骤升过程成因精细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2019年12月2日01时沈阳国家基本气象站(沈阳站)气温1 h内异常回升了6.5℃,利用常规和加密地面观测站实况、NCEP再分析及沈阳站逐小时风廓线雷达资料,从系统配置、热力学诊断、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对此次异常升温事件成因进行精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站异常升温阶段,超低空到近地面暖脊过境造成辽宁大部分地区出现气温回升,暖脊过境是引发沈阳站午夜时分异常升温的原因之一;沈阳站位于沈阳市的东南部,当地面风为西北风时,风从温度相对较高的城区吹向郊区,造成沈阳南部郊区各站气温回升,与北部郊区对比得出升温幅度约为3—4℃。城市热岛中心向下风方漂移是沈阳站气温骤升又一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气温回升前的温度基础值对气温回升幅度存在一定程度影响,回升前的基础温度越低,则回升后造成的升温幅度越大。
- 梁寒阎琦李爽张宸赫于亚鑫黄阁孙虹雨桑明刚
-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