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凤秀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斑块
  • 2篇心绞痛
  • 2篇心绞痛患者
  • 2篇造影
  • 2篇粥样斑块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粥样斑...
  • 2篇绞痛
  • 2篇斑块
  • 2篇超声
  • 2篇超声造影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新生血管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血管
  • 1篇硬化斑块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潘明康
  • 2篇陈玲丽
  • 2篇赵君
  • 2篇张凤秀
  • 1篇勇强
  • 1篇梁虹

传媒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新生血管超声造影特点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CEUS)特征性改变。方法:对临床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11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58例,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EUS检查,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Sono Liver)对图像进行分析,比较斑块达峰时间、最大峰值强度比、曲线下面积,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与SA及UA的相关性,并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进行对比。结果:UA与SA患者CAS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像特征存在差异,UA患者CAS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级评分较SA患者中明显增高:UA组斑块内新生血管发生率明显高于SA组(P<0.05),UA组达峰时间更快、最大峰值强度比及曲线下面积更大,与SA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浓度UA组也较SA组升高(P<0.05);CAS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级评分与血清hs-CRP浓度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EUS技术观察CAS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级评分,为临床对UA进行早期预测及干预,以及对UA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张凤秀潘明康陈玲丽赵君梁虹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超声造影颈动脉粥样斑块新生血管
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超声造影特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比较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微血管超声造影(CEUS)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诊断的心绞痛患者111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n=53)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n=58),平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EUS检查后,采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分析两组斑块数量、类型,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和Crous积分,以及斑块达峰时间、最大峰值强度比、曲线下面积,同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统计学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UA组发现斑块187个,SA组176个,均以软斑块为主,两组不同类型斑块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斑块发生部位主要在颈动脉分叉处。UA组较SA组的软斑内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和Crous积分、最大峰值强度比升高,曲线下面积增大,达峰时间缩短;UA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CAS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级评分等特征性改变,可为心绞痛的筛选类型鉴别及据此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张凤秀潘明康赵君陈玲丽王有毅勇强
关键词:心绞痛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