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雅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功能位MRI检查在评价腰椎硬膜囊面积体位性变化的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立卧位MRI对比检查,探讨评价腰椎硬膜囊面积体位性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有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百胜公司的G-SCAN骨关节成像系统,对所选择的患者进行立卧位MRI扫描,然后对照、观察、测量、统计、总结.结果:通过对50例患者的183个腰椎间盘层面的分析,发现站立位时L2~L3、L3~L4、L4~L5、L5~S1椎管内硬膜囊面积均有变化.以L3~L4、L4~L5变化最明显(P<0.005),L2~L3、L5~S1节段变化不明显(P>0.005).结论:硬膜囊面积的大小受椎间盘的改变、椎管前后径的改变、椎管内脂肪形态及黄韧带厚度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可以因为体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使硬膜囊面积随体位发生改变.
- 宋敏高克勇张静雅
- 关键词:脊柱疾病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在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磁共振在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磁共振资料作为分析对象。结果:25例患者中单发22例,多发3例。3例病灶呈不规则形溶骨性骨质破坏;14例呈形态规则的类圆形骨质破坏,临近骨髓及软组织肿胀明显;8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伴中间分隔,边缘硬化。全部病例T1WI均为低信号,T2WI均为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为高信号;注入造影剂后3例急性炎症浸润期病灶呈边缘显著持续性强化,14例肉芽肿期病灶呈持续性均匀强化,8例修复期病灶早期未见明显强化而延迟期呈轻度环状、分隔样强化。结论:磁共振能提示骨嗜酸性肉芽肿病变的形态、大小、范围、细节及分期,图像清晰,在临床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陈亮张静雅李旭
- 关键词:磁共振骨嗜酸性肉芽肿
- 罕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RI诊断及其病理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讨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结果。方法:对本院1例软组织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MRI表现及术后病理进行分析、回顾,并翻阅其它文献。结果:左大腿近端内侧股直肌异常信号影,SE/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影,FSE/T2WI呈高信号影。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发病部位、生长情况,可高度怀疑此病。确诊依赖细针穿刺活检或切开活检。
- 张静雅王雪鑫张金芳
- 关键词:软组织淋巴瘤MRI
- 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MRI、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对比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5
- 2021年
- 目的:研究对比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TPOF)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拟诊断为TPOF且X线检查表现为阴性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所有受试者进行MRI、CT检查,且以手术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TPOF的效能。此外,比较MRI、CT检查诊断TPOF的表观扩散系数以及节段各向异性值以及对TPOF类型的检出率。结果:MRI检查诊断TPOF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8.61%、94.12%、97.75%,均高于CT检查的79.17%、64.71%、76.40%(均P<0.05)。MRI检查诊断TPOF的表观扩散系数高于CT检查,而节段各向异性值低于CT检查(均P<0.05)。MRI检查对骨皮质骨折的检出率低于CT检查,而对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均P<0.05)。结论:MRI检查诊断TPOF的价值高于CT检查,且在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方面优于CT检查,但CT检查应用于骨皮质骨折的诊断价值更高。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联合MRI以及CT检查,继而达到提高TPOF检出率的目的。
- 张静雅刘宁刘爽宋岩奇陈亮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