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庆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髌股关节准动态三维运动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利用多角度静态核磁共振扫描图像重建在体髌股关节准动态三维运动模型,并以此动态模型计算屈伸膝过程中的髌骨运动轨迹、髌股关节旋转轴。[方法]选择1名健康成年男性,对其右膝关节分别在0°、30°、60°、90°、120°5个屈膝角度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将扫描结果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中,提取髌骨、股骨轮廓,重建五个屈膝角度的静态髌股关节三维模型,再将五个静态模型导入逆向工程软件Rapidform中进行同一坐标系的配准,利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将离散静态模型配准为动态三维运动模型;并据此动态三维模型计算髌骨运动轨迹和髌股关节旋转轴。[结果]基于静态核磁共振图像可以快速构建准确而无辐射的髌股关节准动态三维运动模型,以此动态模型计算出的髌骨运动轨迹和髌股关节旋转轴与既往文献结果相一致。[结论]在屈膝过程中,髌骨随着屈膝角度的增加相对于股骨滑车不断俯屈,同时轻度的外倾和外旋,而髌股关节旋转轴波动在股骨通髁线附近。
- 王星亮刘云鹏徐志庆姚杰杨滨
- 关键词:生物力学髌股关节三维重建磁共振
- 基于静态磁共振图像构建髌股关节准动态三维运动模型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创建基于多屈膝角度静态膝关节磁共振图像,构建完整屈伸膝过程的髌股关节准动态三维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1名健康成年男性,年龄30岁,体重65 kg,身高172 cm,对其右膝关节分别在0°、30°、60°、90°、120°5个屈膝角度进行MRI扫描,并将扫描结果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中,提取髌骨、股骨轮廓,重建五个屈膝角度的静态髌股关节三维模型,再将上述五个静态模型导入逆向工程软件Rapidform中进行同一坐标系的配准,利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将离散静态髌股关节模型配准为动态三维运动模型。据此动态三维模型计算髌骨运动轨迹并与既往文献结果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基于静态核磁共振图像可以快速构建准确而无辐射的髌股关节准动态三维运动模型,以此动态模型计算出的髌骨运动轨迹和髌股关节旋转轴与既往文献结果相一致。结论本方法成功构建了包含屈膝0°到120°间的完整髌股关节运动过程,在屈膝过程中,随着屈膝角度的增加,髌骨相对于股骨滑车不断俯屈,同时轻度的外倾和外旋。
- 王星亮刘云鹏徐志庆姚杰杨滨
- 关键词:三维重建生物力学髌股关节磁共振
- 前踝撞击征发生机制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通过构建准确完整的全足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应力分析,模拟后足踩地过程,以此探究前踝多发撞击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在中立位无负重状态下,基于踝关节解剖结构,构建包括骨与足周围软组织及关节韧带的全足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既往研究结论相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并对模型设定边界条件、施加载荷进行应力分析,研究前踝在后足踩落地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结果]建立了包含28块骨性结构、56条韧带及足周围软组织的全足三维有限元模型,共219 599个节点,938 845个单元,模型具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足跟逐渐踩地,前踝始终为应力集中和位移最大的区域,距骨前外侧应力峰值从0.058 MPa增加到了0.225 MPa,距骨头的最大位移量从0.563 mm增加到了1.626 mm。[结论]在正常的落地过程中,前踝不仅应力值始终最大,而且位移量也始终最大,因此前踝关节容易发生撞击。
- 徐志庆刘云鹏华国军李坤王星亮
- 关键词:踝关节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 前踝撞击征发生机制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 目的构建符合足踝特点的全足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应力分析,模拟全足在步态过程中后足踩地过程,以此探究前踝多发撞击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1、对1名男性志愿者(年龄26岁,身高170cm,体重60kg)采用64排CT扫描仪(西...
- 徐志庆
- 关键词: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有限元分析
- 文献传递
-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对人外周γδ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
- 背景:结核病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及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结核病的防治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已有...
- 徐志庆
- 关键词:结核菌感染ΓΔT细胞细胞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