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玲

作品数:12 被引量:95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城市
  • 2篇社区规划
  • 2篇乡村
  • 2篇景观
  • 2篇公共空间
  • 2篇城市公共
  • 1篇多元共治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分析
  • 1篇园林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内涵
  • 1篇社区规划设计
  • 1篇视域
  • 1篇树屋
  • 1篇双修
  • 1篇思想史
  • 1篇停车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市规划设...

作者

  • 12篇李春玲
  • 4篇钟凌艳
  • 2篇谭敏
  • 1篇杨志杰
  • 1篇余柏椿

传媒

  • 2篇中国园林
  • 1篇城市住宅
  • 1篇规划师
  • 1篇建筑学报
  • 1篇城市管理与科...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西部人居环境...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规划思想史”课程的理论基础探究--中西方古代城市空间及其人文内涵的比较
本文对中西方古代城市的城市空间及其演变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得出中西方城市空间及其思想不同的根源在其文化投影上,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是中西方城市发展最大的共同点.在厘清古代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脉络基础上,对“城市规划思想...
钟凌艳李春玲谭敏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文内涵
绿色健康交通模式视域下城市公共建筑停车位配建标准的反思
公共建筑停车位作为非基本停车位,在停车设施供给体系中拥有较大的规模,其配建标准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通模式建构是否合理,国内停车规范对其配建标准并无细致的规定,配建指标呈现明显的地域化特征。为提高公共建筑停车位配建标准的...
王超深谭敏李春玲
基于古诗词语义解析的乡村景观认知--以成都平原为例被引量:40
2020年
传统乡村景观与诗人情怀境界融合并符号化为古诗词,是传统乡村景观的诗化意象。基于乡村居住文明价值认同,针对当前乡村景观与诗意栖居理想相悖的建设现状,以及当代乡村景观规划理论诗意语境缺失的理论现状,从古诗词入手,运用语义分析方法,以成都平原为例运用符号学理论建立空间源词条-标准词条对照表,以此为参数结合文本挖掘技术对成都平原古诗词乡村景观信息进行词条挖掘、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从中析出成都平原乡村景观语义及诗意意象图谱,在此基础上构建与现实地域相对应的在地性诗意乡村景观意象特征,以探索优化乡村景观特征及乡村诗意栖居之可能。
李春玲李绪刚赵炜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景观乡村规划语义分析
基于成都实践的城市社区更新多元共治模式探索——以成华区社区规划设计节为例
2024年
随着公共理性和民主意识的提升,城市更新目标从物质空间更新向满足多元利益需求的空间环境和生活秩序转向,多元共治的更新方法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五届“城视·成画”社区规划设计节的实践历程为线索,梳理了成都市在城市社区更新历程中的积极探索,展示了“党建引领、政府搭台”“社区牵头,组织代理”“居民自治,社会共建”的城市社区更新多元共治模式。在这种模式支持下,成都市的城市社区更新取得多元主体参与途径拓宽,社区自治能力提升,社会专业组织加大支持社区空间更新和协同治理力度,财政资金的投放效率提高等显著成效。
赵炜陈怡可李春玲
关键词:多元共治社区规划
景观特色的级区评价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景观特色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具有结构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甚至城市的一个建设单元或多个建设单元,其景观特色都具有2个维度的属性,即景观特色区及该特色区对应的特色级。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共参与获取评价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对景观特色区的评价区内各个评价元的特色级得分进行计算,从而达到对景观特色准确评价的目的。这种景观特色评价模型能够广泛地运用到一个区域或者多个区域的不同研究对象。
李春玲余柏椿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特色
街头的魅力:成都城市社区更新中的公共空间营造之道被引量:17
2022年
梳理成都市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宏观导向及历史与地方传统,探讨其在社区更新中的公共空间营造之道,并选取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居住街区、滨水活力街区等3种特色街区类型,揭示了在不同的营造与治理的机制下,通过社区公共空间营造重塑街头文化传统、形成地方场所精神和街道公共空间魅力,以及提升公共空间的实用性、规范性、艺术性与开放性的具体路径。
赵炜李春玲石杨
关键词:街头文化
协同与融合单位社区更新治理的“成华经验”
2021年
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体制盛行期以一个或多个单位为依托建立的"单位社区",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自国企改革以来,随着各单位的改组重构和破产,单位社区失去了原单位提供的福利和管理,在与社区和社会对接不及时的情况下,出现了物质环境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的单位社区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实践探索,本文以下涧槽社区和万晟社区为例,对成华区单位社区更新治理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总结。
张涵李春玲
关键词:国企改革
场景理论在成都城市社区更新中的在地应用--以望平社区为例被引量:34
2021年
作为解决空间如何聚集人力资本和新兴产业的城市研究范式,场景理论为城市社区更新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通过场景营造探索出社区更新的在地化路径。剖析场景视角下成都城市社区更新的目标与问题,从实践中归纳成都城市社区更新的场景营造框架。以望平社区的场景营造实践为例,总结其戏剧性和真实性策略。结果表明,社区更新中的场景营造需围绕空间、符号、消费等维度生成戏剧性与真实性结合的符号意义,以重塑空间符号、建构特定情境、营造情感共鸣、培育内生动力为实践路径,最终实现社区消费活力提升和高级人力资本聚集。
赵炜韩腾飞李春玲
关键词:城市更新
混居社区中公共空间布局模型构想——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差距扩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逐渐显现,推行混居社区成为目前较有效的缓解方式。在收入水平差异较大的混居社区中合理安排其公共空间的分布,成为研究重点。研究利用规划学理论提出混居社区公共空间梯度性分级布局模型,尝试在平衡效率和公平的基础上,探索混居社区中公共空间的配置方式。
张涵李春玲
关键词:住区规划居住分异公共空间
内外双修的"乡村建设"教学实验--以基于百川教学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泸沽湖树屋计划为例
乡建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专业教学中通常以课程教学进行乡村建设的理论知识传授,面对缺乏社会体验,专业感悟的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很难把握实际操作中乡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鉴于此,教师基于四川大学百川教学实践平台的科研实践项目《...
李春玲高政轩钟凌艳
关键词:教学实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