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华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泥沙
  • 3篇淤积
  • 3篇航道
  • 2篇台风
  • 2篇泥沙淤积
  • 2篇连云港港
  • 1篇大型集装箱
  • 1篇电厂工程
  • 1篇吨级
  • 1篇悬浮隧道
  • 1篇洋山港
  • 1篇洋山深水港
  • 1篇一期工程
  • 1篇淤积量
  • 1篇振动
  • 1篇沙量
  • 1篇深水港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水沙
  • 1篇隧道

机构

  • 9篇交通运输部天...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中交第四航务...
  • 1篇交通运输部
  • 1篇交通运输部长...

作者

  • 9篇杨华
  • 4篇左书华
  • 4篇张娜
  • 2篇李蓓
  • 2篇庞启秀
  • 2篇谢华亮
  • 1篇张娜
  • 1篇高山红
  • 1篇张华庆
  • 1篇张庆河
  • 1篇李孟国
  • 1篇赵洪波
  • 1篇张征
  • 1篇杨华
  • 1篇杨华
  • 1篇严冰
  • 1篇赵德招
  • 1篇赵会民
  • 1篇周鑫强
  • 1篇崔成

传媒

  • 2篇中国港湾建设
  • 1篇港工技术
  • 1篇海洋工程
  • 1篇水道港口
  • 1篇水运工程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第十六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199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广东台山电厂煤港泥沙淤积问题研究
1995年
在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水文泥沙分析、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泥沙淤积计算及泥沙淤积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对煤港工程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弄清了港址附近海域泥沙来源、泥沙特性及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对煤港方案泥沙淤积量进行了预报.从泥沙淤积角度论证了煤港建设的可行性.
李孟国李蓓杨华
关键词:煤港泥沙淤积数学模型淤积量
洋山港四期大型集装箱深水化码头开发建设水动力泥沙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原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在全面总结洋山港建港过程中的水沙变化动态响应的基础上,对几个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颗珠山汊道的水、沙、地形演变过程及作用;西港区动力条件和水域悬沙、近底泥沙输移机制;洋山四期码头工程开发建设深水港区的可行性;洋山四期深水化码头建设对整个港区影响和适宜性.研究发现了颗珠山汊道分水分沙的"吸纳效应",揭示了洋山港悬沙输移机制和底部泥沙输移过程,首次建立了双因子理论港池淤积预报计算公式等创新性成果,成功在洋山港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使四期港区保持了良好泊位条件,使原来只能规划为支线码头升级为目前15万吨全自动化深水港区,为四期自动化深水化码头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支撑了洋山港工程建设与实践.
左书华崔成谢华亮谢华亮杨华杨华
关键词:洋山深水港泥沙淤积
波流作用下悬浮隧道运动响应纵向截断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利用波流水槽构建悬浮隧道纵向截断模型试验,分析了水流及波浪作用对悬浮隧道运动响应的影响,获得了管体结构的垂向及横向运动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流流速较小时,模型振幅随约化流速Vr增大而增大,而在约化流速为5.8附近,管体振幅达到最大并在这一临界值之后形成较为稳定的振幅值,产生明显的结构共振和涡激振动“锁定”现象。振幅稳定后垂向幅值约为管径的2倍,横向幅值与管径相当。对于波浪单独作用,在波浪较弱时,横向幅值与垂向几乎相等,随着特征KC_(n)数的增大,响应振幅先增后减。在特征KC_(n)数小于0.51范围内,垂向振幅大于横向振幅,其余范围则相反。垂向振幅和横向振幅分别在特征KC_(n)数为0.42和0.55时达到峰值,且两个方向的最大振幅值均与管体的管径相当。相对响应频率随着特征KC_(n)数的增大而减少,且垂向大于横向。
阳志文张华庆李金钊袁春光季新然杨华
关键词:悬浮隧道涡激振动
SWAN和MOHID联合模型在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根据连云港海域的特点,建立能考虑风浪影响的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真实的"韦帕"台风作用下的潮流场和泥沙场进行模拟,力求更合理地反映近岸泥沙运动规律。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流场、含沙量场和航道回淤结果与现场实测资料进行验证,二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在"韦帕"台风作用下的回淤情况进行了预测,给出了航道的沿程淤强分布,为航道的设计提供依据。
张娜杨华严冰赵洪波
关键词:航道淤积风浪流作用黏性泥沙
连云港徐圩港区海域含沙量分布特征研究
港海徐圩港区底质沉积物主要以细颗粒为主,中值粒径一般都在0.01mm以下,黏土含量在30%以上,属于淤泥质海岸性质,其南部紧邻粉沙质区.徐圩港区位于粉沙向淤泥过度的边缘地带,泥沙淤积问题比较敏感.通过对连云港港徐圩港区航...
左书华杨华庞启秀张娜
关键词:航道工程含沙量
新情势下长江河口南槽河床冲淤演变特征
2024年
随着长江流域来沙的锐减、河口涉水工程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通航环境的高效利用,长江口河势将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以长江口南槽河床冲淤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河床演变分析的方法对南槽近十年来多次水下地形和航道水深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效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2010-2018年,南槽主槽整体呈冲刷态势,江亚南沙头部窜沟冲刷发展,沙尾冲刷下延;2018年至今,江亚南沙头部窜沟由冲刷环境转化为淤积环境,其他区域冲淤形势基本未变;南槽断面主槽形态总体稳定,在主槽总体冲刷背景下,“拦门沙”逐渐被削平,加上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作用,南槽6 m以深河槽容积明显扩大,且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近期南槽河势变化是流域来水来沙和河口自然、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结果,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对近期江亚南沙的地形变化起到了重要影响,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江亚南沙河势,遏制了局部冲刷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稳定南槽航道的北侧边界。
左书华赵德招赵德招谢华亮杨华
关键词:长江口河势变化
印尼爪哇电厂排水明渠水沙特征分析及防护研究
2020年
针对印尼爪哇燃煤发电工程方案的排水明渠局部潮流泥沙特征开展研究,评价了不同疏浚方案形式对Terate河渔船通航和电厂引堤冲刷的影响。基于试验数据,建议对排水导流堤、引堤堤脚进行合理防护,同时将河口外侧疏浚至-3 m,以保障渔船通航和引堤结构安全。
周鑫强曾昊解鸣晓杨华赵会民刘国亭
关键词:电厂工程物理模拟
连云港港赣榆港区起步工程泥沙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泥沙问题是连云港港北翼的赣榆港区和航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在进行自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OHID二、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该港区实施后的潮流场及港池、航道泥沙回淤进行了计算模拟,对不同工况潮流流态、航道横流及对周围海区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不仅给出不同工况下港池和航道的年回淤值,还对9711号台风作用下港池和航道的骤淤情况进行了计算预报。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推荐方案。
张娜左书华庞启秀杨华
关键词:9711号台风
“达维”台风影响下连云港航道浮泥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连云港海岸属于典型淤泥质海岸,极端天气如台风浪的作用会导致较强烈的黏性泥沙运动,引起航道淤积,甚至在航道底部形成浮泥层。通过包含数据同化模块WRFDA的大气模型WRF、波浪模型SWAN、水动力模型FVCOM以及黏性泥沙三维悬沙和浮泥运动及固结模型,建立了浮泥运动集成模型,模拟了“达维”台风作用下连云港海域风、浪、流及黏性泥沙运动和浮泥形成变化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达维”台风作用下连云港动力过程和黏性泥沙及浮泥运动过程。模拟结果也表明,连云港航道局部区域出现的浮泥厚度随台风浪作用呈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
李可萌张庆河高山红张娜张娜
关键词:台风浮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