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胜
-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药熏洗联合超激光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疗效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总结中药熏洗联合超激光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体会。方法将100例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联合组使用改良型肢体康复熏洗器进行熏洗疗法联合超激光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使用改良型肢体康复熏洗器进行熏洗疗法,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联合组优良率达98%,疗效优于对照组(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1)。结论应用中药熏洗疗法联合超激光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可以提高疗效,临床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小华周银好梁丽芬梁武胜王美黄麟叶柱秀熊丽娟
- 关键词:中药熏洗超激光治疗
- 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感染创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研究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改良全层皮肤切除感染法造模。造模成功后,A组给予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治疗,B组给予复方四黄液治疗,C组给予VSD治疗。在治疗后第5,10,15天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创面外观并行组织学观察,计算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及新生毛细血管数。结果治疗后第5天开始,A组WBC、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B组和C组(P均<0.05),并持续降低。治疗后第5天,A组PCT明显低于B组和C组(P均<0.05),治疗后第10天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C组(P均<0.05)。创面外观评分各个时间段A组均优于B组和C组(P均<0.05);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新生毛细血管数A组>B组>C组,且各组内在第10天时测得值最高。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治疗感染创面疗效更优,其机制可能在于二者联用能抑制病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降低IL-6、TNF-α水平,刺激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生长。
- 郑臣校梁武胜刘思景李绪松苏培基
- 关键词:感染创面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 骨搬移技术对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究Ilizarov骨搬移技术对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Paley和肢体功能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本组17例资料中2例失访,1例失效,共14例获得35~46个月随访,中位数42个月。14例获得随访的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骨延长长度2~18 cm,中位数4.75 cm,软组织缺损得到不同程度修复。末次随访根据Paley和肢体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分别为78.57%和85.71%.结论:Ilizarov骨搬移技术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 林昌请桑莉莉梁武胜郑臣校
- 关键词:骨缺损骨搬移下肢单边外固定支架
- 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为了提高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闭合复位或者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9、21.03、2.52、10.35,P<0.05)。对照组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大于治疗组,掌倾角小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5.09、2.62,P<0.05)。结论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接受闭合复位或者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不仅具有创伤小、术后易恢复的优点,而且术后对腕关节活动影响小,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 李胜松李绪松梁武胜
-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微创钢板螺钉内固定闭合复位
- 小切口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小切口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跟腱内侧切口治疗法,观察组实施小切口微创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踝与后足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李胜松郭柱能陈嘉怡梁武胜
- 关键词:小切口微创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