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莹莹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灰质
  • 2篇灰质
  • 2篇成像
  • 1篇运动皮层
  • 1篇张量成像
  • 1篇神经节
  • 1篇皮层
  • 1篇锥体束
  • 1篇弥散
  • 1篇弥散张量
  • 1篇弥散张量成像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桥
  • 1篇基底
  • 1篇基底神经节
  • 1篇梗死
  • 1篇白质
  • 1篇MRI研究
  • 1篇磁共振

机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张敬
  • 2篇武莹莹
  • 1篇汪洋
  • 1篇林琳
  • 1篇陈振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部位脑梗死所致脑灰质结构改变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BM)比较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脑灰质结构改变。方法对慢性期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的25例基底节区梗死、13例脑桥梗死患者和22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高分辨率T1W扫描,采用VBM 8软件包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比较基底节区梗死组、脑桥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灰质体积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基底节区梗死组患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丘脑灰质体积减小。脑桥梗死组两侧小脑半球后叶灰质体积减小,以健侧为著;两侧辅助运动区(SMA)、健侧大脑半球M1区灰质体积增加。结论不同部位脑梗死所致脑灰质结构改变存在差异,可能对临床实现个体化治疗及康复训练有一定指导意义。
武莹莹张敬汪洋林琳
关键词:脑梗死基底神经节脑桥磁共振成像
慢性期脑梗死患者脑灰质和白质结构改变的MRI研究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与弥散张量成像方法,研究慢性期脑梗死患者脑灰质和白质的继发性改变及其相关性,为阐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损伤的内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慢性期单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20例,22名志愿者.采...
王新丽武莹莹陈振张敬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运动皮层锥体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