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艳峰
-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IL-6和TNF-α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IL-6和TNF-α的影响,探讨该药能否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方法 选择40例在颈丛麻醉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30~6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D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0.8μg/kg负荷剂量10 min静脉输注完,后以0.3~0.6 μg/(kg·h)的输注速度持续静脉输注;C组(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静脉输注.两组分别于麻醉前10 min(T0)、切皮即刻(T1)术毕即刻(T2、术后6 h(T3)和术后24 h (T4)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 与T0点相比,对照组在T1、T2时点MAP和HR显著升高(P<0.05),T1~T4时点血糖显著升高(P<0.05),T1~T3时点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明升高(P<0.05);盐酸右美托咪定组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两组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辅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可有效降低围术期血糖、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
- 陈华艳熊艳峰仲吉英杨承祥
- 关键词:盐酸右美托咪定甲状腺次全切除血糖TNF-ΑIL-6
- 右美托咪定在面部痤疮瘢痕CO_2点阵激光磨削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面部痤疮瘢痕CO_2点阵激光磨削术的效果。方法 60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30例。Dex组先于10 min输注完毕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4μg/ml),后改维持量0.1~0.5μg/(kg·h)泵注,并开始血浆靶控瑞芬太尼2.0 ng/ml,待瑞芬太尼的靶浓度达到2.0 ng/ml时开始手术;P组于手术开始前靶控输注丙泊酚1.5~2.0μg/ml及瑞芬太尼2.0 ng/ml。监测指标:(1)麻醉前(T0)、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时(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2)采集T0、T2时点的动脉血行血气指标[pH、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SpO_2];(3)记录术中呼吸抑制例数、体动例数、患者满意度。结果 P组患者T1、T2时点的MAP、HR、SpO_2、RR、BIS值明显低于D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T0、T2时点pH、PCO_2、PO_2、SpO_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T2时点的PO_2、SpO_2值较Dex组降低更明显,pH值和PCO_2值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发生呼吸抑制6例,体动反应10例,满意度为73.3%(其中有8例醒后诉不适感),Dex组分别为0例、2例、1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安全应用于面部痤疮瘢痕CO_2点阵激光磨削术,且可以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陈华艳仲吉英熊艳峰徐枫
- 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辅助麻醉及镇痛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及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将常规全身麻醉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右美托咪定,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具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血清疼痛介质含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术中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右美托咪定不会造成对手术的不利影响,且在患者术中疼痛的减轻以及炎症、氧化应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徐枫尹美艳张涛熊艳峰陈华艳
- 关键词:高龄髋关节置换术麻醉镇痛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保留自主呼吸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应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合理的纤支镜引导插管条件下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血浆靶控的输注浓度。方法:选择我院合并困难气道需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共60例,患者的右美托咪定用量用法一致,按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的不同分为Ⅰ、Ⅱ、Ⅲ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0μg/ml、2.5μg/ml、3.0μg/ml。比较各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时间;泵注前(T0)、右美托咪定负荷量泵注完毕时(T1)、插管前(T2)、插管时(气管导管入声门T3)患者的SBP、HR、SpO2、BIS值;比较T0、T3时刻动脉血行血气分析PO2、PCO2的变化,并比较插管过程中各组患者呼吸抑制、呛咳的发生情况。结果:(1)24h后随访三组患者均无插管不良记忆;Ⅱ、Ⅲ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均高于Ⅰ组,插管时间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与插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除T3阶段Ⅰ、Ⅱ组SBP稍高于T0阶段,三组T1~T3阶段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显著低于T0阶段(P<0.05);Ⅲ组T2~T3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均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3)三组T3阶段的血气分析与T0阶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3阶段的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T3阶段的PCO2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血浆浓度会影响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时患者的反应,合适的丙泊酚血浆浓度可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保留自主呼吸,无意识睡眠状态下能够保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呼吸抑制或浅麻醉引起的强烈应激等不良反应;从本研究可知,丙泊酚浓度(2.5μg/ml)对于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具有更全面的优势,后续临床可根据此浓度进一步深入研究。
- 熊艳峰周俊王汉兵仲吉英
- 关键词:丙泊酚靶控输注
- 七氟醚对单肺通气大鼠肺癌HIF-1α/EMT通路活性及侵袭力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单肺通气(OLV)大鼠肺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上皮间质转化(EMT)通路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肺癌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双肺通气组(T组)、单肺通气组(O组)和七氟醚+单肺通气组(SO组)。T组气管插管后行双肺通气2.5 h;O组和SO组气管插管后行OLV 2 h,双肺通气0.5 h。SO组OLV期间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2.6%(相当于人1.5 MAC),双肺通气0.5 h时处死大鼠取左肺组织,Western blot测定肺癌组织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波形蛋白(Vimentin)、纤连蛋白(Fibronectin)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肺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结果与C组和T组比较,O组和SO组HIF-1α、Viment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MP-2和MMP-9 m RNA表达上调;与O组比较,SO组HIF-1α、Viment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水平下调,MMP-2和MMP-9 m 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七氟醚抑制OLV上调大鼠肺癌HIF-1α/EMT通路活性及侵袭力的作用。
- 熊艳峰赖晓红梁桦张涛周桥灵杨承祥
- 关键词:肺癌单肺通气七氟醚HIF-1Α
- 胸壁神经阻滞在乳腺区段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胸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胸壁神经阻滞;对照组行高位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不满意的予插喉罩静脉全身麻醉。记录手术前(T0)、切皮时(T1)、术中(记录术中任意3次取均值)(T2)、术毕(T3)时点血压(SBP/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两组患者改全身麻醉的例数、术后镇痛情况、术后不良事件、术者和患者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组内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全身麻醉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评分小于对照组,要求镇痛药物少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事件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和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 李渭敏王汉兵熊艳峰罗昌辉徐枫杨智慧
- 关键词:乳腺区段切除术超声系统
- 鞘内注射TRESK过表达腺病毒抑制JNK活化和神经元凋亡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TRESK过表达腺病毒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JNK磷酸化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NP组)、TRESK过表达腺病毒组(T组)、阴性腺病毒组(V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NP组、T组、V组和NS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模型。T组、V组和NS组于造模后分别在鞘内注射TRESK基因重组腺病毒、阴性腺病毒和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前1 d(基础状态,BL)和造模后1、3、7、14 d(D1、D3、D7、D14),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M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TWL);D7时每组处死6只大鼠,检测背根神经节TRESK蛋白表达;D14时每组处死剩余6只大鼠,观察DRG神经元凋亡情况、Caspase-3蛋白表达和JN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组、S组、T组相比,NP组、V组和NS组L4,5术侧DRG的TRES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C组、S组相比,NP组、T组、V组和NS组D1、D3、D7、D14时的MWT明显降低(P<0.05)、L4,5DRG的JNK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0.05)、L4,5DRG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NP组、V组、NS组相比,TRESK组D1、D3、D7、D14时的MWT的明显升高(P<0.05)、L4,5DRG的JNK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5)。鞘内注射TRESK过表达腺病毒可明显减轻SNI大鼠的机械痛敏、明显上调SNI大鼠DRG的TRESK表达、明显降低SNI大鼠DRG的JNK磷酸化和神经元凋亡。结论鞘内注射TRESK过表达腺病毒可通过抑制JNK活化和神经元凋亡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
- 熊艳峰林文静林森黄振兴黄腾王汉兵杨承祥仲吉英周俊
-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C-JUN氨基末端激酶凋亡神经病理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