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楠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企业
  • 2篇企业研发投入
  • 2篇科创
  • 2篇绩效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低碳经济背景
  • 1篇业绩
  • 1篇中介
  • 1篇中介效应
  • 1篇施工安全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双门
  • 1篇碳减排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排放约束
  • 1篇企业创新绩效
  • 1篇企业绩效
  • 1篇经济背景

机构

  • 5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5篇王楠
  • 2篇赵毅
  • 2篇王肖肖
  • 1篇孙佰清
  • 1篇李子彪
  • 1篇张陆洋

传媒

  • 2篇科技管理研究
  • 2篇内燃机与配件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低碳经济背景下供应链企业最优决策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近些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碳配额及交易机制,并将于2017年在全国推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本文基于该背景,构建垄断型供应商与下游N个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探究供应商面临政府碳配额及交易机制、消费者低碳偏好时,对碳减排技术进行资金投入,通过构建利润最大化模型得出供应链企业的最优决策。
王肖肖王楠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排放约束
国际化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基于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0
2019年
利用2014—2016年879家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数据,针对企业多种国际化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并突破传统资源观和学习观,验证企业吸收能力在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及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国际化行为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其中海外人才促进效果最强,海外出口次之,海外研发最弱。2.企业吸收能力在部分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3.研发投入在不同国际化行为与吸收能力间均存在调节作用,效果不同。
李子彪王楠孙可远
关键词:创新绩效
基于PDCA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解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施工安全管理与PDCA循环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将PDCA循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中,创建新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王楠王肖肖
关键词:PDCA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双门槛效应研究被引量:21
2021年
基于科创板上市公司2017—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研发强度与企业成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研发强度与当期企业成长呈"倒V形"的非线性关系,最优研发强度应不超过4.42%;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且只有当研发强度超过6.83%时才能促进下一期企业成长,二者呈"U形"的非线性关系;最优研发强度对当期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比对下一期更大。成果可辅助科创企业理性权衡短期风险与长期收益,实现最优研发强度。
王楠赵毅赵毅孙佰清
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影响——基于固定效应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1
2021年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压力和后疫情时代“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科创企业研发投入有效性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基于科创板上市公司2017~2019年面板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在不同研发强度和产出规模下的非线性关系,并揭示了研发回报率和研发产出弹性在不同研发强度下的非线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呈“倒V形”关系,最优研发强度为2.42%~4.11%;(2)只有当产出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研发投入才能促进企业绩效;(3)使研发回报率和研发产出弹性最大的最优研发强度分别为2.42%~4.42%(或2.42%~4.11%)和2.42%~4.59%。研究结果可直接辅助科创企业界定研发投入的最优区间,理性权衡短期风险与长期收益,并最终达成最优的研发强度。
赵毅王楠王楠
关键词:企业绩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