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林
-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由《伊甸之东》看矛盾的斯坦贝克被引量:1
- 2009年
- 《伊甸之东》是斯坦贝克继《愤怒的葡萄》之后的又一写作高峰。在该小说中,作者试图表达出对人性的希望与信心。然而,贯穿在小说中的遗传宿命论与环境决定论思想无一不体现了作者的悲观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倾向。而该思想与倾向充分表明了斯坦贝克矛盾的心理。
- 潘晓燕石立林
- 关键词:《伊甸之东》悲观主义自然主义《圣经》
- 文本意义再解读——兼论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文本意义观被引量:1
- 2012年
- 分析了主观主义文本意义观和客观主义文本意义观的不同特点,从新的视角解读了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的关系,认为文本意义的理解应该由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的合力形成。提出了以文本为首要依据,充分考虑作者、读者因素等理解文本意义的具体方法。
- 石立林潘晓燕
- 关键词:文本意义文本
- 科技术语的符号及语符互文性研究——以plasma的定名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从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及语符互文性的角度,探讨物理学术语plasma的现有译文,指出术语定名应侧重传达原术语的所指,而能指的转换则必须考虑术语的派生能力和在译文中的可接受度,同时要尽量减少消极的语符互文干扰。
- 廖华英石立林
- 关键词:互文性
- 《唐老亚》中“美国”主题下的反叛与妥协被引量:2
- 2010年
- 以"文化斗士"著称的赵建秀的作品向来带有强烈的反叛色彩。他极力塑造出华裔坚韧、英勇、智慧等富有男子汉气概的高大形象,并借以强调华裔的民族自豪感。然而,基于他土生土长的美国背景,他的作品不可能摆脱美国主题的束缚,从而也不能不对美国的主体意识就此妥协。赵建秀的反叛与妥协体现了当代华裔美国人的自我民族身份的认识与重建,对研究华裔与中国、华裔与美国的关系有重大现实意义。
- 潘晓燕石立林
- 关键词:反叛妥协
- 翻译的小说转向及其颠覆性初探——评《翻译作证:论考德札尔的官方历史和颠覆式教育》
- 2009年
- 翻译与权力虽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但是从翻译的小说转向及其颠覆性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权力则是个比较新的视角。文章以一篇论文为切入点,分析了翻译的小说转向的特征及其对翻译理论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翻译的颠覆性如何反映翻译中的权力关系。
- 石立林
- 关键词:翻译权力颠覆性
- 华裔美国文学:回顾与展望
- 2012年
- 针对当前国内盛行的华裔美国文学文化批评现象,本文首先研究了目前世界范围内对华裔美国文学的普遍认识,讨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本质;接着通过对华裔美国文学和黑人文学进行比较,分析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根源并提出华裔美国文学和文化批评之间的联系与挑战。
- 潘晓燕石立林
-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文化批评政治意识形态
- 从能指和所指的角度看隐喻的符号学翻译被引量:1
- 2009年
- 为了更好地实现英汉语之间隐喻的翻译,特选取符号学的符号概念来研究不同来源的隐喻的翻译.具体从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来分析不同层面,包括字词、句子和语篇隐喻的翻译,提出了几种从符号的角度进行隐喻翻译的具体翻译方法.研究发现,从符号的角度能更准确更恰当地实现英汉语隐喻的翻译,希望能给符号学与语言翻译实践进一步的结合带来一点借鉴和启示。
- 石立林潘晓燕
- 关键词:隐喻意义翻译
- 从皮尔斯符号学角度探讨文本意义的特征被引量:2
- 2013年
- 众多的文本意义研究主要围绕作者、读者、写作、文本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或分析文本意义的主客观性等,而对于文本意义自身特征缺乏较系统和科学的研究。从符号学角度,尤其是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能系统得出文本意义的特征,较好解释文本意义的诸多问题,如文本意义的变动、读者在文本意义中扮演的角色等。
- 石立林潘晓燕
- 关键词:符号学文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