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阳

作品数:23 被引量:23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2篇大学生
  • 7篇网络
  • 6篇人际
  • 6篇实证
  • 6篇实证研究
  • 6篇90后
  • 5篇手机媒介
  • 5篇媒介
  • 4篇沟通
  • 3篇人际关系
  • 3篇高校
  • 2篇政治
  • 2篇人际沟通
  • 2篇价值观
  • 2篇交往
  • 2篇大数据
  • 1篇大学生孤独感
  • 1篇大学生人际关...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大学生信息

机构

  • 23篇北京邮电大学

作者

  • 23篇祝阳
  • 18篇王欢
  • 2篇刘颖
  • 1篇杨瑞萍
  • 1篇伊术通
  • 1篇苗夏箐

传媒

  • 10篇现代情报
  • 6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中国市场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情报杂志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社会主...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机媒介互动性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维护的效用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大学生处于渴望交往与被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依托情感、信息、物质、社交的互动成为其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手机媒介以其快捷、便携、互动等众多优势,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维护的有效工具。为此,基于手机媒介互动性的分析,结合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质,探索性地分析了手机媒介的互动性对其人际关系维护起到的正效用和负效用。
王欢祝阳
关键词:手机媒介大学生
公共服务领域运用大数据的风险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意义]平稳推进大数据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有必要明确其潜在风险,在保证价值理性的基础上增强大数据工具理性。[方法/过程]运用理论建构的方法,大数据在公共服务领域遵循“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公开”的应用循环,从成本精准、受众精准、效果精准3个维度,分析大数据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数据收集质量难以保证、数据分析结果难以把控、数据应用效果难尽人意、数据公开带来衍生问题等潜在风险。[结果/结论]旨在为公共服务领域理性运用大数据工具提供借鉴。
祝阳顾梓钰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服务精准化风险分析
“微博时代”反腐败类谣言的治理策略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跟腐败类话题相关的谣言极易引发全社会的轰动,微博已成为此类谣言传播的平台。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公众的仇官心理,仇官心理左右公众情绪与行为。基于谣言生成因素的理论研究,从微博传播层面和公众心理层面探讨此类谣言的发生机制。基于5W传播理论,思考腐败类微博谣言的发生过程,并提出治理此类谣言的策略:止于智者、止于公开、止于及时、止于机制、止于法治、止于技术。探索性地构建出反腐败类微博谣言治理的架构。
王欢祝阳
关键词:反腐败谣言心理
网络时代90后大学生信息认知风格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90后大学生的成长打着网络时代的烙印,网络渗透到学习、生活、交往和娱乐等方面,该群体早已习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网络悄然改变着该群体的信息认知风格。基于对"认知过程"与"信息方式"概念的认识,依托342份调查数据,分别从对网络自身的认知、对网络影响的认知、对网络信任的认知3个层面,剖析90后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认知方式。重点解析了整体型与分析型、形象型与语言型、齐平型与尖锐型、场依存与场独立4类认知风格。采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探索了90后大学生认知风格的概况与影响因素。
王欢祝阳
关键词:网络
网络快餐文化背景下的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网络成为快餐文化的重要载体,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个人行为产生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价值观产生塑造与熏陶作用。在分析网络快餐文化表现形式、产生原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90后大学生价值观呈现的特征,并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北京邮电大学111名90后大学生为例,从网络红人、网络用语、隐私暴露行为3个方面,分别探讨该群体对网络快餐文化催生物的态度与观点,探讨网络快餐文化对价值观的塑造与冲击作用。
王欢祝阳刘颖
关键词:网络快餐文化价值观
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沟通软件,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文章旨在从实证调查角度研究该群体对微信社交的态度。基于对构成"态度"要素的解构,从对微信社交的总体认知、情感偏好、行为意向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总体现状。从微信如何满足大学生社交需求、大学生个性化特征、新媒体文化熏陶三个层面,思考影响大学生上述态度形成的因素。从霍夫兰德观点的说服模型出发,针对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有的非理性的态度,探索性地提出引导对策。
祝阳王欢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影响因素
人际交往视角下微信功能的探讨被引量:33
2014年
新信息技术正以全球的工具性网络整合世界,并产生了庞大多样的虚拟社群[1]。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微信席卷并占领了通信市场。旨在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剖析微信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基于媒介延伸论,探讨"对讲机"功能如何实现人际沟通的"光荣革命"。从人际交往的符号互动理论出发,讨论了"摇一摇"功能体现出的社会心理。从弱关系和地缘性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附近的人"功能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实质及其建立的认知过程。重点探讨了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以此反思"朋友圈"建立的过程。从人际关系分类与人际圈模型图两个方面,思考和解构基于微信形成的关系圈。
王欢祝阳
关键词: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沟通方式
手机媒介对“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持的效用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影响着他们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人际交往。以分析"90后"大学生特点为基础,介绍"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持的基本特点,探索性地论述手机媒介对"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与维系所起到的正效用和负效用,同时阐述了手机媒介的工具性作用。
王欢祝阳
关键词:手机媒介
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维护朋友关系的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青年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人际交往需求,在人际交往中渴望获得他人理解与精神支持,渴望正确地认识自我、表达自我,逐步摆脱对师长的依赖,倾向与同龄人交朋友,产生了强烈的友情动机。通过对北京邮电大学289名本科生的调查可知,手机短信成为维护人际关系的工具。文章分析了手机短信的人际沟通特点和校园短信特点,结合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人际关系维护方式选择的现状,论述了手机短信对大学生交友起到的正效用和负效用。
祝阳王欢
关键词:手机短信大学生人际沟通
微博的政治影响力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伴随"全民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对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信息传播源、信息接受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5W角度分析微博的传播特征。作为官员腐败的"曝光机"、民众微言的"呼吸机"、社会进步的"永动机"[1],微博具有正面的政治功能。从微博具有的"螺旋效应"、"集群效应"、"涵化效应"三个维度,辩证性地分析了微博对政治产生的隐患,并探索性地提出规避微博对政治负面效应的措施。
祝阳王欢
关键词:政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