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琴
作品数:
2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李良平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张琳
南方医科大学
张敏
南方医科大学
郎尉雅
南方医科大学
崔梦卿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1篇
生物学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信号
1篇
信号转导
1篇
特异
1篇
特异性
1篇
染色
1篇
转导
1篇
细胞
1篇
小肠
1篇
小鼠
1篇
基因
1篇
基因敲除
1篇
角质
1篇
角质形成
1篇
角质形成细胞
1篇
分化
1篇
杯状细胞
1篇
PAS染色
1篇
CDC42
1篇
表皮
机构
2篇
南方医科大学
1篇
南方医科大学...
1篇
广州市红十字...
作者
2篇
贾琴
1篇
崔梦卿
1篇
郎尉雅
1篇
张敏
1篇
张琳
1篇
李良平
传媒
1篇
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2篇
2013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胚胎时期小鼠小肠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各个时期小肠组织的形态结构及杯状细胞在小肠内的分布规律,为小鼠小肠的组织发生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HE染色和PAS染色,对小鼠胚胎第13.5天(E13.5d)至出生后第1天(Pld)胚胎的石蜡切片染色并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1)小鼠肠壁于E13.5d已分化出现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2)肠绒毛于E15.5d分化形成,杯状细胞于E16.5d逐渐发育分化出现,肠腺于E18.5~Pld发育分化形成,此时小肠基本结构形成。(3)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小肠绒毛上皮,其中以回肠末端最多,回肠、空肠、十二指肠顺次递减(P〈0.05)。杯状细胞数量随胎龄逐渐增加而逐渐增多,于P1d最多(P〈0.05)。结论小肠上皮分化于E15.5d至E17.5d最为迅速,胚胎时期小肠基本结构形成,其吸收消化功能基本建立完成。
郎尉雅
贾琴
张敏
崔梦卿
李良平
张琳
关键词:
小肠
分化
杯状细胞
PAS染色
表皮特异性Cdc42基因敲除对小鼠皮肤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其正常胚胎发育以及成体自我更新对于形成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屏障非常重要。皮肤发育和自我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经历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事件,彼此处于动态平衡,受到多信号转导...
贾琴
关键词:
CDC42
角质形成细胞
信号转导
文献传递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