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安乐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成形术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形
  • 2篇血管成形术
  • 2篇血管成形术后
  • 2篇术后
  • 2篇内膜
  • 2篇梗塞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腔内成形...
  • 1篇对心
  • 1篇心房
  • 1篇心房扑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血管重塑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沈阳市红十字...

作者

  • 6篇赵安乐
  • 4篇曾定尹
  • 2篇齐国先
  • 2篇张月兰
  • 2篇刘利
  • 2篇胡健
  • 1篇陈惠斌
  • 1篇孙雪岩
  • 1篇徐桂萍
  • 1篇许波宁
  • 1篇赵卫华
  • 1篇于亚媛
  • 1篇李占全
  • 1篇吴大庆
  • 1篇马长生
  • 1篇孙英贤
  • 1篇张子新
  • 1篇侯爱洁
  • 1篇李茵
  • 1篇张明

传媒

  • 2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3篇1999
  • 2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局部应用c-myc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成形术后内膜重塑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局部转运c-myc反义寡核苷酸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球囊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和重塑的影响。方法:对日本纯系雄性大耳白兔采用高胆固醇饮食加血管内皮剥脱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狭窄≥50%)。随机分为4组:反义治疗组(Ⅰ组)、正义治疗组(Ⅱ组)、盐水对照组(Ⅲ组)及单纯扩张组(Ⅳ组)。分别对各组狭窄段血管进行球囊扩张并进行血管内局部药物转运,4周后取局部药物转运段血管,进行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I组新生内膜与中膜面积比率均II、III和IV组(P<0.05)。I组c-myc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II、III和IV组(P<0.01)。结论:c-myc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实验性兔腹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厚、血管重塑。
刘利齐国先赵安乐曾定尹孙雪岩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内膜增厚反义寡核苷酸血管重塑
急性心肌梗塞三周康复疗效分析被引量:6
1998年
对收入CCU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在实施合理临床医疗措施的同时,采用AMI三周康复程序进行“早活动、早离床、早出院”的康复治疗,同时配合心理康复治疗,与10年前患者比较,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患者的活动能力和心功能状态在AMI早期得到了恢复,心理障碍不同程度得到了纠正,减少了由卧床引起的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日。认为对AMI患者在执行合理临床治疗的同时。
张月兰胡健赵安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康复疗法AMI
佩尔地平注射剂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佩尔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实验组20例,用佩尔地平0.5~2.5μg/(kg·min)静点;对照组19例,用硝普钠0.5~3.0μg/(kg·min)静点。结果:实验组用药后5~10min开始有显著的降压作用,60min后疗效更显著,血压由(25.4±3.9)/(15.7±1.3)kPa降至(18.0±3.2)/(11.5±1.5)kPa,静点速度以1.0~2.0μg/(kg·min)为宜;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明显,副作用轻微。对照组用药后10min血压也开始下降,30~60min血压明显下降。两组药物的降压作用均明显。结论:佩尔地平静点是治疗高血压急症迅速、有效。
张月兰胡健李茵李茵
关键词:高血压急症佩尔地平硝普钠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人心房扑动的临床研究
1999年
目的:分析采用从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线性消融方法治疗老年人心房扑动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8例老年人心房扑动(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4 岁)患者采用多电极记录心房激动,分析激动顺序的方法及隐匿拖带的方法确定折返环部位。采用从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线性消融的方法治疗心房扑动。  结果:18 例均为典型心房扑动。17 例(94.4% )消融成功。1例伴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消融成功后安置永久起搏器。随访1~25个月,1 例复发,再次导管消融成功。  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是治疗老年人心房扑动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孙英贤马长生赵安乐陈惠斌曾定尹赵卫华杨光于亚媛吴大庆张子新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房扑动老年人
血脂康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0
1999年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殖及C 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3 0只高胆固醇喂养 4周的日本雄性大白兔 ,用球囊导管剥脱腹主动脉内皮 4周后 ,对局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部位行球囊成形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血脂康组。 4周后采集局部血管行病理形态、反转录PCR法C myc基因半定量及其C myc蛋白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病理形态学观察血脂康组血管内膜面积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照组血管内膜面积小于高脂组 (P <0 .0 5 ) ,血脂康组C myc基因水平及其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低于后两组 (P <0 .0 5 ) ,而后两组水平接近 (P >0 .0 5 )。结论 血脂康可抑制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及C myc基因的表达。
齐国先曾定尹刘利赵安乐许波宁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内膜增殖C-MYC基因表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心绞痛和心肌梗塞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对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病人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分析84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PTCA术前、术后一天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测算QT间期、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病例分为三组:心绞痛PTCA成功组、心肌梗塞PTCA成功组、心肌梗塞PTCA失败组。分别对三组QTd、QTcd作术前、术后比较。结果:前二组术后QTd、QTcd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失败组术前、术后QTd及QTc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的PTCA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的QTd,提示可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心肌缺血患者的死亡率,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心肌梗塞患者QTd减少可能反映了顿抑或冬眠心肌的“苏醒“,并表明梗塞区内尚有存活心肌。
侯爱洁曾定尹曾定尹李占全张明徐桂萍刘钊刘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