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秀彬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真菌感染
  • 2篇侵袭性
  • 2篇侵袭性真菌
  • 2篇侵袭性真菌感...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化疗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儿童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蛋白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系统
  • 1篇血液系统损害
  • 1篇血液指标
  • 1篇诊疗

机构

  • 5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易雪岚
  • 5篇郭秀彬
  • 3篇冒青
  • 2篇郭义敏
  • 2篇陈艳
  • 1篇李祥丽
  • 1篇袁平
  • 1篇秦海燕
  • 1篇毛星星
  • 1篇韩争争

传媒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期侵袭性真菌感染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接受治疗的214例患者临床资料,有65例患儿在化疗期间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其中35例患儿接受伏立康唑治疗,为A组;30例患儿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为B组。通过统计学分析影响IFI发生率的临床因素,并比较患儿用药8周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LL患儿IFI发病率达到30.37%,患儿的IFI发生率与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相关(P<0.05)。A组与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28%和43.33%,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伏立康唑治疗的患儿的肾功能损伤、消化功能障碍和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8.57%、5.71%和5.71%,明显低于两性霉素B治疗的患儿(P<0.05)。A组患儿躯体健康和精力情况、情绪控制和总体健康评分指数明显高于B组患儿相应的评分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L患儿的IFI的发生率与患儿的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水平相关,伏立康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易雪岚冒青蒋焰郭秀彬陈艳
关键词:伏立康唑侵袭性真菌感染
髓系抗原表达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毛星星陈艳冒青郭义敏易雪岚郭秀彬
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法研究
2018年
目的:对小儿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及诊断情况进行探究,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所收治的13例以血液系统改变为主并最终确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1年。结果:对13例患儿进行随访1年以上:10例患儿基本未发生活动,2例轻度活动,1例中度活动,未有患儿进行重度活动;5例血小板减少患儿已有3例恢复正常,2例维持在安全水平;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已有1例未出现溶血现象,1例间断性轻度溶血发作;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在患病初期主要症状为血液系统损害,医护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对患儿病情进行诊断,并坚持预防性治疗的原则,对患儿病症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改善预后、提高诊疗率。
易雪岚李祥丽秦海燕郭秀彬蒋达飞
关键词:血液系统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
小儿重型ITP治疗中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ITP治疗中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小儿重症ITP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指标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症状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型ITP治疗中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应用能够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易雪岚郭秀彬蒋焰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血液指标临床疗效
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经培门冬酶联合化疗的13例ALL患儿为试验组,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经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的15例ALL患儿为对照组,均经CCLG-ALL08方案诊治,随访1-3年。比较两组诱导缓解化疗后第33天的骨髓缓解率,治疗1年后的无事件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诱导缓解化疗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无事件生存率试验组84.6%,对照组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3人共用47例次培门冬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4%,包括低蛋白血症12.8%,凝血功能异常6.4%和转氨酶升高4.3%,无过敏反应发生;对照组15人共用左旋门冬酰胺酶214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42.1%,包括转氨酶升高17.3%,低蛋白血症11.2%,凝血功能异常8.9%,高血糖2.3%,过敏反应1.4%,胰腺炎0.9%,试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低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用药次数少,利于联合化疗的按时完成。
韩争争郭秀彬袁平易雪岚郭义敏冒青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培门冬酶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