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静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城市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建筑
  • 5篇课程
  • 5篇教学
  • 3篇建筑设计
  • 3篇建筑学
  • 3篇城市
  • 2篇实践教学
  • 2篇课程教学
  • 2篇教学方法
  • 2篇规划师
  • 2篇轨道交通
  • 1篇修缮
  • 1篇学理
  • 1篇应用型技术人...
  • 1篇雨水
  • 1篇雨水收集
  • 1篇雨水收集利用
  • 1篇召唤
  • 1篇召唤结构
  • 1篇设计管理

机构

  • 11篇北京城市学院
  • 2篇北京城建设计...
  • 1篇北京市城市规...

作者

  • 11篇马静
  • 6篇刘晓曦
  • 3篇郝峻弘
  • 1篇刘蕊
  • 1篇赵幸
  • 1篇梁飞

传媒

  • 3篇北京城市学院...
  • 2篇山西建筑
  • 1篇城市管理与科...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都市快轨交通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居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责任规划师在城市更新与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北京市顺义区石园街道、杨镇、汉石桥湿地等片区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一、关于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的基本认知北京的城市更新涉及旧城及中心城区、城乡接合部、副中心及新城等广大地区,其城市更新的内涵、目标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明显不同。民国初年朱启钤先生就北京前门交通、中轴线建筑保护修缮等做出了一系列的更新活动:主持兴建了北京市第一个公园--中央公园(后更名为中山公园);开辟了公共空间,为百姓开启了“公共”的认知。旧城的改造更新形成了具有公共内涵、具有改善城市环境目标,以政府为主导的更新方法。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逐步开展改造更新,而涉及旧城改造的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们有着具体的责权岗位。
温宗勇马静刘蕊郭玉京
关键词:城市更新中央公园朱启钤保护修缮城乡接合部
基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整合与实践被引量:2
2018年
我国现有建筑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因过于侧重方案功能形式设计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培养适合职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将建筑学专业课程中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技术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在内的整学年设计类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学年大课,分别从课程、教师、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课程整合与创新。通过实践与尝试提出了设计类课程整合的原则、方法、创新点以及应用实践和应用效果,从而为同类型课程及课程群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马静刘晓曦郝峻弘
关键词:建筑学应用型技术人才设计类课程课程整合
建筑师执业能力为导向的场地设计课程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以建筑师执业能力为导向,确定了《场地设计》课程培养目标,并根据该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教学计划安排,介绍了详细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马静郝峻弘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安排
基于跟踪调研的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优化与保障被引量:2
2021年
感悟制度优化是对一线真实声音的回应与创新实践的保障。随着北京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存量更新阶段,将规划技术和人才融入城市治理,通过专业力量系统引导各级城市规划实施落地,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要点之一。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应“完善建筑设计管理机制,建立责任规划师和责任建筑师制度”;2019年修订的《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提出“本市要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指导规划实施,推进公众参与”。基于十余年的先行实践探索,2019年5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自委”)发布了《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在全市建立起联系规划与基层的桥梁。
赵幸赵蕊马静
关键词:城市规划实施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管理规划师
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1
2018年
研究和分析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的类型与决定因素,指出上盖综合开发类型包括住区开发、住宅与公建综合开发及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等经营性综合开发,以及公园绿地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非经营性综合开发两大类。上盖综合开发定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项目区位选址、区域影响、前瞻规划,以及协同设计。在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类型的确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基于多重因素综合考虑,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高崎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成为国内首例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公交停车楼项目。
马静房明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辆段
建筑历史课程教学方法浅探
2015年
建筑历史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是各类后续设计课程的基础。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及学生需求,探索通过不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及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历史知识及基本设计、创造能力,教学方法分为掌握史实和培养能力两大类。使学生在有效掌握建筑发展史实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实际设计中所需的分析及应用能力,既达到了建筑历史作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的目的,又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马静郝峻弘
关键词:建筑历史教学方法
应用型大学建筑学专业设计类与技术类课程群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
2024年
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技术与艺术孰重孰轻的问题由来已久,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技术性不可忽视。因此,关于设计类与技术类课程教学的分解与整合在过去二十年间的探索从未停止。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文章基于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将目前建筑学培养方案中设计类与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梳理,形成“人才培养目标—实训教学目标—实训内容体系构建”的逻辑架构,进而将实践教学内容分解至各设计类与技术类课程中,从而提升两类课程的黏度,系统研究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去实现两类课程融合教学的目标。文中通过《建筑设计3》与《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融合教学实践、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等,探讨两类课程融合教学的必要性与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与经验。
刘晓曦马静杨易晨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实践教学
混合式教学理论在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探索被引量:4
2020年
建筑设计类课程是建筑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区别于普通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该类课程教学的主线。结合设计类课程传统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介入带来的契机,通过混合式教学方法在《建筑设计3》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该办法在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
刘晓曦马静梁飞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
轨道交通建筑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研究与实践
2016年
简述了目前常见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从建筑设计布局、建筑技术、材料、构造等方面,探讨了轨道交通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法,以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马静房明王珺哲刘晓曦
关键词:雨水收集利用轨道交通建筑设计建筑材料
基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应用型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2019年
我国现有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基本上沿袭传统,面对城市文化营造,城市特色挖掘与文化传承的新需求,没有从建筑学人才培养及输出上做出回应.所以,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存在的走文化自信道路上的建设需求对参与者提出的能力需求研究,探索应用型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设计.
刘晓曦马静徐振华吴垠
关键词:文化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