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静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线态
  • 2篇单线态氧
  • 2篇抑制肿瘤
  • 2篇预后
  • 2篇肿瘤
  • 2篇转染
  • 2篇微创
  • 2篇微泡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治疗
  • 2篇基因转染
  • 2篇光动力
  • 2篇光动力治疗
  • 2篇肺部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流
  • 1篇心动图
  • 1篇胸骨
  • 1篇胸骨上窝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9篇马静
  • 5篇王淑敏
  • 3篇陈文
  • 2篇王金锐
  • 2篇赵博
  • 2篇葛辉玉
  • 2篇李葆华
  • 2篇王平
  • 1篇张丽
  • 1篇朴玉粉
  • 1篇周玉洁
  • 1篇王国良
  • 1篇邓述华
  • 1篇孙丽娜
  • 1篇李丽伟
  • 1篇崔立刚
  • 1篇陈燕
  • 1篇何为
  • 1篇张华
  • 1篇马潞林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从小害怕上体育的高血压“胖子”
患者为外院会诊病例,男,37岁。以"间断鼻腔出血2天,高血压203/95mmHg"就诊。主诉自幼血压增高,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双肾叶间动脉以及肾动脉主干血流频谱呈小慢波改变,增加扫查股动脉,三相波形消失...
马静陈燕王淑敏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胸骨上窝心动图肾动脉血流高血压
文献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亚型病理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0%以上[1]。大部分PTC预后良好,患者10年生存率可达90%[2]。但仍有部分PTC患者预后较差,可能与其侵袭性亚型有关。
马静崔立刚王淑敏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良好侵袭性分子生物学特征PTCCARCINOMA
微创肺部手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晕厥前兆预后因素的初步探索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微创肺部手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时发生晕厥前兆的预后因素。方法以2022年3~12月于我科行微创肺部手术的4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首次下床出现低血压、头晕、大汗、恶心呕吐、黑矇、心悸中任意一项,即认定发生晕厥前兆。收集基本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晕厥前兆的预后因素。结果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发生晕厥前兆94例(23.0%),未发生晕厥前兆315例(7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日胸腔引流量为晕厥前兆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后1日胸腔引流量>300 ml者发生晕厥前兆的风险是<200 ml者的2.377倍(95%CI:1.111~5.087,P=0.026)。结论微创肺部手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出现晕厥前兆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日胸腔引流量是发生晕厥前兆的独立预后因素,引流量>300 ml提示晕厥发生风险高,需要注意避免这些患者晕厥后跌倒所致伤害。
马静张远航王思佳高雪包莉云李葆华
关键词:预后因素
一种多功能微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微泡,集超声/荧光双模态成像及基因治疗/光动力治疗于一体。由实施例结果可知,所述多功能微泡具有优异的基因转染能力、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具有超声显影增强性以及荧光成像能力,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王淑敏梁晓龙孙素娟赵冉冉马惠德王平孙素会马静王金锐陈文葛辉玉赵博
文献传递
一种多功能微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微泡,集超声/荧光双模态成像及基因治疗/光动力治疗于一体。由实施例结果可知,所述多功能微泡具有优异的基因转染能力、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具有超声显影增强性以及荧光成像能力,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王淑敏梁晓龙孙素娟赵冉冉马惠德王平孙素会马静王金锐陈文葛辉玉赵博
文献传递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的临床应用及仿制药研发现状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皮质激素的复方制剂,主要适应证为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来由于原研药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的化合物专利和装置专利到期,国内外开展了大量仿制药研发工作。本文重点介绍...
尚燕春孙丽娜马静王京燕王鹤扬杜苏芹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仿制药
中医药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被引量:29
2016年
文章对中医药在国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归纳,从中医药对压疮的理论研究现状、中药制剂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针灸、穴位按摩、饮食调护等其他中医疗法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马静邓述华周玉洁朴玉粉
关键词:中医中药压疮护理
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多种影像学比较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下腔静脉超声、泌尿系增强CT及增强磁共振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下腔静脉瘤栓伴血栓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的肾癌伴瘤栓病例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同时行下腔静脉超声、泌尿系增强CT及增强磁共振检查并完成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结果:根据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下腔静脉瘤栓是否合并血栓为标准,将56例患者分为合并血栓组(n=18)及不合并血栓组(n=38)。比较发现,瘤栓合并血栓的患者,瘤栓长度更长[(10.50±5.55)cmvs.(6.66±3.73)cm,P=0.014];瘤栓直径/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冠状最大径比值更接近1[1.0(0.7,1.0)vs.0.9(0.2,1.0),P=0.004];出现下肢水肿的比例更高[66.7%(12/18)vs.5.3%(2/36),P=0.005];行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或下腔静脉横断术的比例更高[66.7%(12/18)vs.15.8%(6/38),P<0.001]。对比下腔静脉超声、泌尿系增强CT及增强磁共振3种影像检查方法,鉴别瘤栓合并血栓,灵敏度最高的是增强磁共振(77.8%),特异性最高的是下腔静脉超声和增强CT(97.4%),准确性最高的是增强CT及增强磁共振(83.9%),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是增强CT(90.9%),阴性预测值最高的是增强磁共振(89.2%)。结论: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患者,下腔静脉瘤栓长度更长,瘤栓直径/IVC冠状最大径比值更接近1,更易出现下肢水肿。术前需综合多种影像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李丽伟刘茁王国良张华陈文马静张丽何为马潞林王淑敏
关键词:肾癌下腔静脉瘤栓血栓影像诊断超声
肺部微创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发生直立性不耐受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2024年
目的探讨肺部微创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发生直立不耐受(OI)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有效性,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高危人群的筛查工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行肺部微创手术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按照8:2的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n=800)和内部验证组(n=200)。建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OI的影响因素,运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通过绘制校准图进行一致性检验,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肺部微创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0I的发生率为37.2%(372/1000)。建模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术后1d引流量、术后静脉应用非留体抗炎药、首次下床活动疼痛评分是术后患者发生OI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AUC为0.645,验证组AUC为0.694,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建模组与验证组校正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重合度(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术后首次下床活动OI的发生风险,有利于临床筛查OI高危人群,可为医护人员早期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借鉴。
马静张远航高雪包莉云王思佳田欣彤李葆华
关键词:微创手术肺部直立不耐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