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清代宋学、汉学之争的实质及其影响
- 2010年
- 从道统的角度审视清代宋学、汉学之争的实质和影响。分析认为,清代宋学和汉学之争的实质是儒学和皇权的道统之争:顺治、康熙等以宋学的名义逐渐从儒学士人手中夺取儒学道统,清代宋学在皇权面前集体失语;然而,儒学士人的道统情怀及其惯性使得清代汉学家另辟蹊径,尝试建构新学统,以重获对儒学圣道和经典解释的话语权,重塑儒学新道统;只是清代汉学家狭隘的学术视野、怀疑作风和排斥思想的方法不仅未能完成重塑道统的使命,还从内部瓦解了儒学价值及其载体;在欧美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儒学变得日益支离破碎,加剧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贫困。
- 黄伟赵立文
- 关键词:清代汉学
- 儒学实践理论的新探讨
- 2009年
- 儒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哲学理论,曾支配了中国思想数千年,成为中国思想中的主流。但近代后儒学在西学的冲击下日渐式微。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成为了当代中国学人不断思考并积极探讨的问题。儒学实践理论是儒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原来概念中强调知行的内容在时代需求面前已经没有更多理论上的吸引力。这样儒学实践理论实际就成为了一个开放而抽象的概念。既然是一个开放而抽象的概念,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不同的理论界定。本文主要尝试对儒学实践理论概念进行定义,并对其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理解。
- 黄伟
- 关键词:儒学
- 从文化角度反思群体性事件被引量:1
- 2011年
- 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作为历史上常见的文化现象,群体性事件除了表现维护自身基本权利和基本利益的现象外,更多地表现了中国社会思想的贫困。当代中国社会中虽然存在诸多的社会思潮,但都未能对中国社会如何和谐发展问题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研究,更没有站在整个民族和国家的角度思考现实存在的严重问题。社会思想的贫困造成了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直接引发了群体性事件。这值得中国思想学术界反省。
- 姚爱娟黄伟
- 关键词:文化反思群体性事件
-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考察
- 2009年
-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展起来的一股比较强大的文化思潮,其发展有其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理论传承。本文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来展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发展过程,从其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文化保守主义产生的精神来源是儒家积极入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救民的内在精神,其本质是在传统精神关照下的文化创新和探索活动,但由于其理论的种种不足,并没有对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正是由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不足使得其发展遇到了极大的障碍,能否成功跨过这道道障碍是文化保守主义存在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虽然文化保守主义对中国现实社会未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在理论上和精神上给了后人很大的反思,至少可以是文化发展的教训。
- 黄伟
- 晚明佛教与天主教对话模式的反思被引量:1
- 2011年
- 晚明是中国佛教和天主教展开对话的时期,两教的对话模式值得关注。从晚明两教的对话状态来看,出现了两种对话模式:一种封闭性的拒绝对话模式,即天主教由于未能理解佛教精神而发起对佛教的各种现实挑战;一种是理性的开放性对话模式,即佛教希望理性和平地与天主教展开理论的辩难。晚明佛教、天主教的对话模式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对当代宗教对话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启迪。
- 黄伟赵立文
- 关键词:晚明佛教天主教
- 儒学实践理论概念考察被引量:1
- 2009年
- 自孔子创立儒学开始,实践便成为其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然在传统儒学中,实践往往被局限于道德范围之内。儒学要发展就必须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时代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而儒学实践理论这一概念将传统儒学的道德实践和现实时代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儒学实践理论是儒者以仁爱为内核对时代问题进行思考和理论创新的建构的哲学,即在儒学实践理论这个概念中,其主体是具备道德价值、强调个体的修为、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识、在道德价值观照下去审察历史和现实的哲学工作者和思想者,其理论的内核是仁爱,其中心内容是反思时代问题和理论创新,其本质是建构的理论哲学。
- 黄伟
- 关键词:儒学道德价值观现实社会文化意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