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杨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面沉降
  • 2篇黄土
  • 2篇基线
  • 2篇INSAR
  • 1篇雷达干涉
  • 1篇雷达干涉测量
  • 1篇滑坡
  • 1篇黄土滑坡
  • 1篇监测分析
  • 1篇灌溉
  • 1篇灌溉区
  • 1篇合成孔径雷达...

机构

  • 2篇长安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篇赵超英
  • 2篇张勤
  • 2篇何杨
  • 1篇杨成生

传媒

  • 1篇工程勘察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黄土灌溉区域地面沉降InSAR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合成孔径雷达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获取地表信息及地表形变。地面沉降形变缓慢且影响范围大,已成为国内外城市主要地质灾害。研究区域位于泾河南岸下游,距陕西省西安市约50km。通过选取覆盖泾阳南塬黄土灌溉区的11景X波段Terra SAR数据,采用短基线集技术(SBAS-InSAR技术)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结果表明泾阳南塬灌溉区具有两个地面沉降区域,其在121天内沿剖线累计形变分别达到了6.4cm和2.7cm。经对地面沉降区域相关的水井分布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形变中心形变速率和附近水井地下水水位高程资料,发现地面沉降由灌溉引起合成孔径雷达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获取地表信息及地表形变。地面沉降形变缓慢且影响范围大,已成为国内外城市主要地质灾害。研究区域位于泾河南岸下游,距陕西省西安市约50km。通过选取覆盖泾阳南塬黄土灌溉区的11景X波段Terra SAR数据,采用短基线集技术(SBAS-InSAR技术)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结果表明泾阳南塬灌溉区具有两个地面沉降区域,其在121天内沿剖线累计形变分别达到了6.4cm和2.7cm。经对地面沉降区域相关的水井分布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形变中心形变速率和附近水井地下水水位高程资料,发现地面沉降由灌溉引起。
何杨赵超英张勤
关键词:地面沉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陕西泾阳南塬杏园滑坡InSAR监测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合成孔径雷达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获取地表信息及地表形变。针对黄土滑坡空间尺度小、突发性强的特点,以陕西泾河南塬杏园滑坡为例,研究分析了In SAR进行黄土滑坡的特殊处理措施。自1976年以后,泾阳南塬开始大面积漫灌,地下水位不断上升,滑坡频繁发生。采用高分辨率Terra SAR数据以及小基线集In SAR技术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不仅获得与工程勘察结果一致性强的滑坡空间分布参数,而且还获得了滑坡形变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发育特征,成功探测出该滑坡的启动时间节点。滑前时间序列不但对滑坡机理分析非常重要,而且对类似滑坡的评估和预警也至关重要。
何杨赵超英张勤杨成生
关键词:黄土滑坡地面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