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香农
-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比利时鲁汶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湄公河和西贡内河三角洲的抵抗力、韧性、水文环境及动态变化的地形学研究
- 2023年
- 湄公河三角洲和西贡内河三角洲与大多数三角洲一样,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广阔、相对平坦的动态水域,其特点是水体形态丰富多样,生物栖息地众多。在这种过于简化的理解之下,古代和现代工程学为了在人造生产性和保护性景观中建设抽象意义上的有序而静态的景观结构,将整个交错群落区彻底转变为干湿分明的区域,海拔和水湿条件的流动梯度也逐渐被固定的海拔高度所取代。大规模攫取式的单一耕作在带来巨大收获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且这种丧失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修复的。本文批判性地揭示了三角洲的历史发展与其顺势地形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地形来制定生产景观、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以及如何将地形与宇宙世界观和领土地缘政治联系起来。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揭示了本土知识体系及实践利用地形改造所进行的特定社会文化再生产。通常而言,边缘地区的大量当地实践要么逃脱了无情的“现代化”进程,要么在当地适应和/或巧妙地颠覆了强加的超秩序,体现了(对人类颠覆力和大自然地质力)强大的抵抗力和韧性。这些土地管理实践案例的侵扰性和控制性各不相同,但都强调了三角洲仍然是一个在文化、宗教和生产上都因地形变化而产生微妙变化的地区。同时,三角洲的自然地貌和地形显然具有不断变化的内在特性——这既是一种天然的资产,也是一种脆弱的劣势。
- 布鲁诺·德·缪尔德凯利·香农
- 关键词:抵抗力韧性
- 韧性都市主义中的生态设计
- 2018年
- 本文对比利时鲁汶大学基于实践的都市主义研究团队—都市主义与建筑研究小组近期的一系列研究进行了介绍。随着当代社会、生态、空间不平等问题愈加突出,都市主义与建筑研究小组试图通过设计来塑造富有活力的生态环境,营建韧性城市。他们的研究与实践项目遍布全球,主要从三个角度探讨了场地问题:水都市主义;森林都市主义;塑造拥有抗性的全新社会生态。文章的第一部分结合案例阐述了都市主义与建筑研究小组的设计理念;第二部分以概要的形式对4个近期正在进行中的设计研究项目予以介绍。
- 布鲁诺·德·缪德尔凯利·香农田乐(译)张晶蕊(译)王胤瑜(译)
- 关键词:社会生态抗性
- 越南承天顺化地区的人-水共生历史、现状与未来
- 2019年
- 本文系统介绍了越南中部高地承天顺化省的水系空间格局与建设,以批判性的视角解读了当地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挑战:人口不断增长,对农业、渔业及水产养殖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业快速发展,年降雨量发生较大变化,海平面持续上升等。本文系统性地分析了当地典型的地貌与独特的生态、多样的人居类型、水环境危机,以及整个承天顺化省所面临的当代挑战。作者通过田野调查,进行了历史资料搜集及对当代水利项目的梳理,试图阐释当地的开发建设脉络,作为后文的讨论基础。在承天顺化省人民委员会和来自河内的投资人万夫的资助下,本研究包括一系列由都市化和建筑研究小组提出的规划设计策略,旨在通过潟湖生态修复和提出新的城市开发及人居(与墓园)类型,应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尤其是重大洪涝灾害),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该项目需要政策导向的支持:除了从硬质工程向尽可能地运用自然措施转变,还需要为推动新型可持续经济创造机遇—毫无疑问,水环境的城市化对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愿景至关重要。
- 布鲁诺·德·缪德尔凯利·香农田乐(翻译)肖杰(翻译)
- 关键词:洪涝流域海平面上升
- 安第斯山脉地区国土规划与(后)矿山开采生态修复的新范式
- 2020年
- 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拉丁美洲安第斯山脉矿山开采的生态修复工作建立新的范式。文章首先以批判性的视角梳理了矿区和采矿定居点之间超越地域空间上的联系,并揭示了二者在长期生态破坏恶性循环中的矛盾关系。该研究聚焦秘鲁安第斯山脉波托西、万卡维利卡、瓦尔加约克和卡哈马卡这4个采矿定居点背后的地域逻辑,以及它们从18世纪至今的发展历程。这4个定居点成为了当地景观基础设施和水源地资源的一个延伸网络,它们都已经(并将持续)受到采矿活动的明显干扰,遗留下来的不仅是采矿后的有害生态环境,还有不断产生的酸性开采废水。呈现在世人眼前的生态失衡证据表明,即使停止采矿活动,其影响仍会延续数百年。本文根据秘鲁现有立法,反思了当前的后矿山开采景观的修复实践。最后,研究呼吁采取新的国土规划方式,并基于更新对后矿山开采景观的了解和认识,为卡哈马卡制定综合性的设计策略。此类规划需要调和采矿、环境工程和生态自可持续性等之间的冲突,而谋略性的设计研究将为其提供重要支持。
- 玛格丽塔·马萨罗布鲁诺·德·缪德尔凯利·香农
-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修复安第斯山脉
- 森林的掠取与保育——印度阿拉瓦利山的社会-生态变化
- 2023年
- 本文认为,印度所沿袭的殖民时期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将阿拉瓦利山及其在德里和古尔冈近郊的森林系统划分为“荒地”的做法,贬损了森林对区域景观的社会-生态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利用分类导致了“荒地”向生态敏感性较差的“生产性”用地的转化。本文批判性地回顾了阿拉瓦利山在殖民时期和独立后,在土地管理政策上持续的社会-生态转型,以及一系列与森林相关的社会-环境转型事件。研究基于景观和城市规划,以及社会科学和环境科学的视角,运用了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读城市环境。本文有助于提升人们对印度“荒地”森林的社会-生态价值的了解和认识,并激发我们讨论其在不断转型的城市景观中的未来可能性。印度阿拉瓦利山的案例研究将为其他同样因城市发展而受到威胁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森林——提供宝贵的经验。
- 谢巴·阿米尔凯利·香农田乐(译)高雨婷(译)
-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公地
- 森林都市主义:比利时索尼安森林的城市-生态策略及实施途径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通过回顾大布鲁塞尔及周边地区的索尼安森林与人居环境交融演变的发展历程,阐释了"森林都市主义"这一概念。森林景观被认为是生态(提供大量生态系统服务)和城市环境的基本结构。森林都市主义是城市建设的一种形式,其依靠森林作为跨越(与交通、人居环境和生态相关的)尺度和维度的结构性要素。城市建设与大面积森林的相互作用体现为地域尺度上具有不同性质的各式森林形态。本文揭示了布鲁塞尔地区的森林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其中,城市环境的尺度、密度、品质和发展压力不尽相同,从坐落于森林中的人类定居点到拥有鲜明肌理的森林-城市的形式和方式也有所差异。索尼安森林及其周围环境随着时间发生的持续变化、所面临的当代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都非常引人瞩目。本文探究了森林砍伐与造林、人居环境与城市环境重建之间平行却又相互交织的过程和复杂关系。最后,作者认为,当下迫切需要通过重新梳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来重建城市与森林之间生产与消耗的平衡。
- 布鲁诺·德·缪德尔凯利·香农阮明匡田乐(译)
- 关键词:都市主义
- 聚焦亚洲森林都市主义
- 2023年
- 自古以来,城市林业和城市植树活动一直是亚洲人居历史的一部分。对城市林业的关注也延续至今,而这种传统必然比20世纪末“城市林业”和“森林城市主义”概念的提出更为久远。不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单位大院住宅区,还是同一时期首尔具有历史意义的公寓大楼,或者越南长期以来的普通分配住房区中,树木无处不在,并奠定了人居环境的品质。作为印度、新加坡、越南和中国国家建设项目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密集型都市林业再次受到了广泛关注,它也是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重要实践。抛开城市背景不论,亚洲地区的森林栖居传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本地林居社区体现出了一种更大的自然文化世界观和叙事,所有这些都与社会生态意义上的人居环境建设实践深深交织。尽管亚洲各地有着截然不同的栖居模式,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聚落肌理,但它们通常都会系统地种植树木。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重新阐明这一古老的传统并从中吸取专业智慧,以应对气候危机、创造更健康的居住环境。
- 布鲁诺·德·缪德尔凯利·香农田乐(译)肖杰(译)
- 关键词:城市林业全球变暖
- 废景被引量:6
- 2006年
- 凯利·香农张婷(译)
- 关键词:人口增长全球信息环境破坏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