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超声
  • 3篇超声检查
  • 2篇黏液
  • 2篇超声诊断
  • 1篇弹性成像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黏液瘤
  • 1篇阴道
  • 1篇阴道超声
  • 1篇诊断显像
  • 1篇脂多糖
  • 1篇脂多糖诱导
  • 1篇肾癌
  • 1篇肾脏
  • 1篇肾脏肿块
  • 1篇肾肿瘤
  • 1篇顺应性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黄瑛
  • 5篇刘丽霞
  • 4篇夏禹
  • 4篇任卫东
  • 3篇刘守君
  • 2篇尹晶
  • 2篇田丹
  • 1篇姜罗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超声检查在边界模糊的肾脏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2015年
目的 分析边界模糊的肾脏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04例边界模糊肾脏肿块住院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42例;年龄12 ~ 85岁,平均年龄47岁。对比病理组织结果,对其超声图像特征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边界模糊的肾脏肿块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04例均经手术病理组织或针穿刺病理组织证实,恶性肿块81例,良性肿块23例。肾脏恶性肿块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回声多呈现低回声或强弱不等混合回声,且回声不均匀,部分患者存在液化坏死灶,肿瘤内血流形态呈点线状、网状或不规则的多样化表现,瘤内血流丰富,多以Ⅱ、Ⅲ级血流为主。肾脏良性肿块回声多呈混合回声,部分呈囊性回声,肿块内多无血流,少数以周边型血流为主,血流形态单一,呈点状或短线状,其内血液供应不丰富,以Ⅰ级血流为主。结论 超声检查对边界模糊的肾脏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刘丽霞黄瑛夏禹尹晶田丹刘守君任卫东
关键词:超声肾脏肾癌良性肿块
应用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半定量评价女性膀胱颈的顺应性
目的超声弹性成像多用于浅表器官,本研究拟证实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半定量评价女性膀胱颈顺应性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115名健康女性志愿者,无泌尿系病史、系统疾病及药物治疗史。检查前排空膀胱,保持残余尿量约50m1左右。同时分...
黄瑛姜罗刘丽霞夏禹任卫东
关键词:弹性成像经阴道超声体表面积顺应性
文献传递
MAPK/ERK1与Stat3在脂多糖诱导的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中的表达
黄瑛夏禹刘丽霞刘守君任卫东
超声诊断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诊断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AAM患者资料,观察AAM的临床特点及术前超声表现。结果 10例AAM患者病灶位于盆腔2例,外阴4例,会阴部延伸至盆腔2例,臀部延伸至盆腔2例。超声均表现为形态不规整的肿块;8例边界清,2例边界稍模糊;3例呈液性伴密集细小点状回声,2例呈不均匀中等回声,1例呈中、低混杂回声,4例呈不均匀低回声;CDFI显示3例未见血流信号,5例可见少量血流信号,2例可见丰富血流信号。术前超声对10例AAM均准确定位,但7例未能定性诊断,3例误诊。结论 AAM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侵及范围,但定性诊断较为困难。
尹晶黄瑛夏禹刘丽霞田丹刘守君任卫东
关键词: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超声检查诊断显像
超声诊断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被引量:2
2015年
患者女,40岁,因"发现左上腹肿物1个月"就诊。体格检查:左上腹触及实性肿物,可活动。超声检查:左肾下极见12.3cm×10.3cm×5.7cm囊实混合性肿物,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呈哑铃状,向肾外突出,内呈囊实混合回声,实性部分呈不均质低回声,囊性部分内伴细小点状回声(图1A);
刘丽霞黄瑛
关键词:肾肿瘤超声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