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惠萍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泉州市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药物
  • 4篇用药
  • 4篇用药频度
  • 3篇抑郁
  • 2篇药物应用
  • 2篇药物应用分析
  • 2篇治疗精神分裂...
  • 2篇销售金额
  • 2篇精神病
  • 2篇精神病药物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抗精神病
  • 2篇抗精神病药
  • 2篇抗精神病药物
  • 2篇抗抑郁
  • 2篇抗抑郁药
  • 2篇抗抑郁药物
  • 2篇分裂症
  • 2篇阿立哌唑
  • 2篇奥氮平

机构

  • 7篇泉州市第三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惠萍
  • 5篇王进义
  • 2篇陈爱群
  • 1篇黄幼玲
  • 1篇蔡美香
  • 1篇陈晓明
  • 1篇房超青

传媒

  • 3篇海峡药学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05~2010年我院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我院治疗精神障碍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为指标对我院精神药品分析的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我院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量增长迅速,每年呈上升趋势。结论疗效好且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有逐步取代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趋势。
陈爱群王进义刘惠萍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用药频度
2005-2010年我院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治疗精神障碍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为指标对我院精神药品分析的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我院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量增长迅速,每年呈上升趋势。结论...
陈爱群王进义刘惠萍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用药频度
2010~2012年我院抗抑郁药物应用分析
2013年
以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为指标,对我院2010~2012年抗抑郁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院抗抑郁药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刘惠萍王进义
关键词:抗抑郁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小剂量阿立哌唑或奥氮平辅治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小剂量阿立哌唑或奥氮平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难治性抑郁症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每组39例。2组患者均服用帕罗西汀治疗,在此基础上,阿立哌唑组加服阿立哌唑,奥氮平组加服奥氮平。治疗8周结束后比较2组HAMD评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的减分率评定疗效,采用TESS量表评定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结束后,2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为64. 1%,奥氮平组总有效率为66. 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8周结束后,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3%,低于奥氮平组的33. 3%(P <0. 05)。结论小剂量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均确切,但是阿立哌唑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奥氮平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蔡美香陈晓明刘惠萍
关键词:奥氮平难治性抑郁症
哌泊塞嗪治疗精神分裂症90例浅析
2006年
目的了解哌泊塞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90例精神分裂患者给予哌泊塞嗪治疗,先停服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初始剂量25m g/2周,根据病情变化每2周递增25m g,最大剂量100m g/2周。在治疗前后进行BPRS评分。结果经过5个月治疗,显著进步15例,进步5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6.67%,无效率23.33%。结论哌泊塞嗪对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治疗方便、易于保管、副作用较少、适合家庭治疗的抗精神病药物。
刘惠萍黄幼玲王进义
关键词:抗精神分裂症
2010-2012年我院抗抑郁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为指标,对我院2010-2012年抗抑郁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3年我院抗抑郁药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刘惠萍王进义
关键词:抗抑郁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
2025年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泉州市第三医院进行诊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n=42)和奥氮平组(n=42),分别采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精神症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数字广度测验(DST)评分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项(GQOLI-74)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组与奥氮平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1%vs. 83.33%,χ^(2)=0.091,P=0.763)。治疗8周后,2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DST评分、完成分类数量均较治疗前上升或增加,错误应答数量减少,且阿立哌唑组DST评分高于奥氮平组(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正确应答数量及治疗后WCST数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阿立哌唑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奥氮平组(P<0.05或P<0.01);阿立哌唑组与奥氮平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vs. 26.19%,χ^(2)=1.131,P=0.287)。结论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相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均有积极影响,二者安全性亦接近,但阿立哌唑表现更为突出。
刘惠萍房泓桥房超青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奥氮平精神症状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