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山珊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含空泡征肺小结节的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2cm以下含空泡征孤立性肺小结节的CT征象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201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小结节共1170例,其中99例含空泡征,空泡检出率8.5%。按病理结果分为4组:良性组25例、浸润前病变组17例、微浸润腺癌组13例、浸润性腺癌组44例。对结节位置、结节均径、平均密度、形态、边界、结节类型、实性成分最大径、空泡个数、空泡最大径,是否有分叶、毛刺、棘突征、胸膜凹陷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空泡个数、结节类型、结节均径、平均密度、实性部分最大径、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在4组肺小结节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其中结节均径、平均密度、实性部分最大值与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0.265,P=0.023、r=0.430,P<0.001、r=0.550,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结节均径、实性部分最大径及平均密度鉴别浸润前及微浸润腺癌与浸润性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0.681、12.20mm、61%、83%,0.819、4.75mm、75%、77%,0.746、-214.50HU、61%、84%。结论对于含空泡征肺小结节而言,CT征象对于鉴别其良恶性及浸润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庄远迪傅钢泽纪晓微夏沪伟卢山珊姬秀焕杨运俊
- 关键词:肺结节空泡征
- 肺毛霉病伴肺动脉瘤形成1例
- 2022年
- 肺动脉瘤临床少见,通常源自于先天性疾病,因后天感染引起的肺动脉瘤更为少见,一般以结核、梅毒为主,真菌感染少见[1-2]。由毛霉感染导致的肺动脉瘤形成在国内外鲜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继发肺毛霉病和肺动脉瘤患者,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经抗真菌治疗有效,但因未行手术治疗最终继发大咯血死亡。现对该案例作一报道,为临床医师早期发现和诊治该疾病提供帮助。
- 石宇博吴小康张冬青吴庆卢山珊林全
- 关键词:毛霉肺动脉瘤荧光染色
- 细胞蜡块在淋巴结细针针吸标本免疫组化和EBER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细针吸取细胞学(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是一种简便快速、创伤性小并较为准确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细针吸取采集标本,对人体实质性器官的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及筛查有极大的临床意义。由于其具有诊断准确、快速、简单易行、创伤性小等特点,很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传统做法通过离心、涂片、染色的切片进行基本初筛,目前应用很广泛,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中,如EB病毒检测(EBER检测)应用中,传统涂片的细胞有时较少,易出现假阴性;涂片厚薄不均而致阳性物质定位不清出现假阳性;
- 万丽王小玉卢山珊何秋香
- 关键词:细针吸取细胞学EBER
- 含气腔型浸润性肺小腺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含气腔型浸润性肺小腺癌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气腔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含气腔型浸润性肺小腺癌患者的影像和病理资料,CT图像分析包括肿瘤及其气腔的影像学特征,病理切片分析包括肿瘤病理亚型及分化程度。肿瘤及气腔CT征象与病理分型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节大小、空泡最大径等计量资料的差异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节密度与病理亚型及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肿瘤CT表现:肿瘤以周围型病变(46/50)多见,多表现为亚实性结节(37/50),瘤-肺界面常清晰(46/50)。肿瘤常伴有分叶征(37/50)、毛刺征(27/50)、空气支气管征(43/50)、胸膜凹陷征(36/50)等恶性征象。结节长短径均值范围7.50~18.12 mm,平均(12.91±2.85)mm。结节密度CT值范围-657.00~73.00 HU,平均(-213.88±206.16)HU。(2)气腔CT表现:气腔以单发(37/50)多见,且以偏心(29/37)分布为主;气腔最大径范围1.00~16.00 mm,平均为(4.23±3.14)mm;≤5 mm气腔35例(70%),>5 mm气腔15例(30%)。(3)CT表现与病理分型对照分析:结节密度、气腔个数、结节密度类型在不同病理亚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节密度与病理亚型呈正相关(r=0.371,P=0.008)。结节密度、结节短径、结节密度类型、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在肿瘤不同分化程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密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451,P=0.001)。结论浸润性肺小腺癌中含气腔型检出率为12.7%,多表现为周围型亚实性结节,其CT表现与病理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腔形成的可能机制为单向活瓣引起的远端支气管扩张,肿瘤破坏肺泡结构所致。
- 蔡蒙婷纪晓微傅钢泽杨运俊黄定品刘瑾瑾卢山珊姬秀焕吴恩福
-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病理学
- 纯磨玻璃肺小腺癌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肺小腺癌(≤20mm)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216个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均径在20mm以内的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216个病灶中浸润前病变(PIL)130个,微浸润性腺癌(MIA)55个,浸润性腺癌(IAC)31个。将全部pGGN组(≤20mm)及亚厘米pGGN组(≤10mm)按有无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各分为两组,采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的差异。结果全部216个pGGN组(≤20mm)内,有异常空气支气管病灶23个,无异常空气支气管病灶193个,两组间在病理亚型和结节均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0个亚厘米pGGN组(≤10mm)内,有异常空气支气管病灶8个,无异常空气支气管病灶142个,两组间在病理亚型、密度、瘤肺界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结节均径、边缘形态、胸膜凹陷征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GN肺小腺癌(≤20mm)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与病变的浸润性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亚厘米pGGN肺腺癌的浸润性则需要结合病灶大小、边缘形态等特征综合判断。
- 黄定品傅钢泽项益岚纪晓微蔡蒙婷陈钱刘萍萍卢山珊杨运俊
- 关键词:肺腺癌空气支气管征
- 结直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临床病例特征及癌变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经病理确诊腺瘤性息肉140例,其中非癌变109例(管状腺瘤71例、绒毛状腺瘤16例、锯齿状腺瘤22例),癌变3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共18例,浸润性癌13例],非腺瘤性息肉60例;息肉部位在左半结直肠122例,占比61.00%,右半结肠78例,占比39.00%;息肉直径<2 cm共92例,占比46.00%,≥2 cm共108例,占比54.00%;癌变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息肉表面充血各指标构成比与非癌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组年龄、结肠癌病史、病变部位、病变直径各指标构成比与非癌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结直肠癌息肉癌变作为自变量,将年龄、结肠癌病史等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结肠癌病史、病变部位在左半结直肠、病变直径≥2 cm为结直肠癌息肉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息肉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与病变部位、病变直径、年龄、结肠癌病史等密切相关,临床应明确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有癌变风险的患者尽早行内镜下切除,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
- 林正燕洪万东卢山珊金小慧陈小微
-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