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枫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渗沥液
  • 2篇沥液
  • 2篇垃圾
  • 2篇垃圾焚烧
  • 2篇焚烧
  • 1篇动床生物膜反...
  • 1篇厌氧
  • 1篇厌氧出水
  • 1篇移动床
  • 1篇移动床生物膜
  • 1篇移动床生物膜...
  • 1篇深度处理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膜反应器
  • 1篇硫酸盐
  • 1篇膜反应器
  • 1篇过硫酸盐
  • 1篇反应器
  • 1篇氨氮
  • 1篇MBBR

机构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2篇孙德智
  • 2篇姜枫
  • 1篇党岩
  • 1篇刘钊
  • 1篇李才华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氨氮对A/O^2 MBBR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厌氧出水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缺氧/两级好氧MBBR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厌氧出水,研究高浓度氨氮对处理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各个处理单元在不同氨氮浓度下填料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HRT=30 h和硝化液回流比300%条件下,当进水氨氮浓度达到700 mg·L-1,氨氮的转化率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从99%和80%下降到50%,高浓度氨氮对硝化细菌产生了毒性作用;当进水氨氮浓度降低至500 mg·L-1,氨氮的转化率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恢复到90%和70%,氨氮对硝化细菌的毒性作用是可逆的。反硝化细菌较硝化细菌对高浓度氨氮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微生物群落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氨氮对微生物的毒性表现在对其生物活性的抑制。
刘钊姜枫党岩孙德智
关键词:氨氮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臭氧-过硫酸盐工艺深度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被引量:8
2017年
针对垃圾焚烧渗沥液经"厌氧-缺氧-好氧"生物组合工艺处理后的出水COD仍在500 mg·L^(-1)左右,且可生化性差(B/C=0.13)的问题,研究采用"臭氧-过硫酸盐"氧化体系进一步处理,以提高其可生化性。研究了臭氧和过硫酸盐投量对该废水处理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和S_2O_8^(2-)浓度分别为19.8 g·m^(-3)和0.4 g·L^(-1)时,且反应20 min,出水的B/C从0.13提高到0.49,表明该氧化体系适用于深度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生物组合工艺处理后的出水。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对处理系统废水中有机物进行表征分析,表明废水在"臭氧-过硫酸盐"氧化过程中芳香族化合物发生了开环、断链等反应,芳构化程度降低,不饱和的C=C键被破坏,产生C=O和C—O键,并生成一些结构简单的长链烷烃。自由基捕获研究表明,氧化体系中·OH和·SO_4^-2种自由基均存在,以臭氧直接氧化为主。
李才华姜枫邹秋爽孙德智
关键词:深度处理臭氧过硫酸盐
共1页<1>
聚类工具0